粉碎性骨折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肌肉萎缩、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骨髓炎等问题,关节僵硬因长期固定致组织粘连等,受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影响;创伤性关节炎因关节面不平整致软骨磨损等,受年龄、生活方式、体重影响;肌肉萎缩因患肢活动少致肌肉废用,受年龄、营养、吸烟影响;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因骨折端血运差等,受年龄、骨质疏松、酗酒影响;骨髓炎因开放性骨折细菌侵入,受年龄、局部卫生、免疫缺陷影响。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骨折后关节僵硬恢复相对较快,因为儿童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强;而老年人由于自身代谢减缓,组织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关节僵硬且恢复时间较长。生活方式上,受伤后缺乏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会明显增加关节僵硬的发生风险。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响组织的修复和血液循环,也会使关节僵硬的程度加重或恢复困难。
创伤性关节炎
产生原因:粉碎性骨折导致关节面不平整,骨折愈合后关节软骨受到异常磨损,长期磨损使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比如下肢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骨折后关节面恢复不佳,行走时关节承受异常应力,逐渐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关节炎表现。
影响因素:年龄上,青少年粉碎性骨折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如果骨折损伤严重,也可能较早出现;成年人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受伤后过早负重、过度活动等会加重关节面的磨损,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几率。有肥胖病史的患者,体重过大增加了关节的负重,更容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
肌肉萎缩
产生原因:粉碎性骨折后,由于患肢长时间不能正常活动,肌肉得不到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刺激,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例如,腿部粉碎性骨折后,小腿的肌肉会逐渐变得松弛、无力,体积减小。
影响因素:年龄越小,肌肉萎缩恢复相对越容易,因为儿童肌肉的再生能力强;老年人肌肉萎缩后恢复较为困难。生活方式上,受伤后营养状况不佳会影响肌肉的修复和维持,不利于肌肉萎缩的恢复。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肌肉的营养供应,加重肌肉萎缩的程度。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产生原因:粉碎性骨折时骨折端血运破坏严重,或者骨折固定不牢固等原因,导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比如严重的骨盆粉碎性骨折,骨折端血运差,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影响因素:年龄对其有影响,儿童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发生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概率较低;老年人由于骨代谢缓慢,骨折愈合时间长,更容易出现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生活方式中,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本身骨质量差,骨折后更易出现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情况。有酗酒史的患者,酒精会影响骨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
骨髓炎
产生原因:粉碎性骨折后,开放性骨折时细菌容易侵入骨折部位,引发骨髓炎。骨折端的感染灶不易清除,导致炎症反复,影响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骨髓炎后病情可能发展较快且较严重;老年人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同样容易受到骨髓炎的困扰。生活方式上,受伤后局部卫生状况差,如伤口污染严重等,会增加骨髓炎的发生风险。有免疫缺陷疾病病史的患者,自身抵抗力低下,更易发生骨髓炎且治疗难度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