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需先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患者评估与准备;手术方式有传统开放手术(后路腰椎间盘突出切除术)和微创手术(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要进行一般护理和康复锻炼,特殊人群如老年和年轻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全面细致处理以保障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全面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例如年轻患者可能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原因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可能与退变等因素相关。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基础健康状况,若存在心肺功能不佳等情况,需提前进行相应调整以耐受手术。同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有腰椎相关疾病、手术史等。
影像学检查:通过腰椎CT、MRI等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等情况,这对于确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2.患者准备
皮肤准备:手术前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清洁,去除污垢等,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肠道准备:根据手术方式可能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如进食流质饮食、口服泻药等,以减少肠道内粪便对手术操作的影响。
二、手术方式
1.传统开放手术
后路腰椎间盘突出切除术
步骤:患者取俯卧位,在腰部后正中做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显露腰椎后方结构,如棘突、椎板等。然后通过椎板间开窗等方式显露突出的椎间盘,将突出的髓核组织等摘除,止血后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适用情况:适用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且无严重脊柱退变等复杂情况的患者。
2.微创手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步骤: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将椎间孔镜置入椎间隙,通过内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该手术创伤小,出血少。
适用情况:对于合适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尤其是症状相对较轻、希望创伤小恢复快的患者较为适用,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如突出髓核游离不明显等情况。
三、术后护理及康复
1.术后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等情况。
引流管护理:如果放置引流管,要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等,按照规定时间拔除引流管。
2.康复锻炼
早期康复:术后早期可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患者平躺,用力收缩腿部肌肉,保持数秒后放松,反复进行。
后期康复: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康复锻炼强度,如佩戴腰围下进行坐立、站立等活动,然后逐步进行腰部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减退,术后恢复可能较慢。要更加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加强基础护理,如协助翻身、拍背等促进排痰。康复锻炼要更加温和,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调整锻炼计划。
2.年轻患者:年轻患者通常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是因重体力劳动等原因致病,术后要注意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避免再次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可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活动,同时要确保康复锻炼规范、足量进行以恢复腰椎功能。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全面、细致的处理,以保障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