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为主的肠道细菌逆行感染、变形杆菌等其他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因素(化学性刺激如长期留置导尿管、药物因素如环磷酰胺致出血性膀胱炎等),还与年龄(儿童、老年男性、老年女性有不同相关情况)、生活方式(饮水少、憋尿、不注意会阴部卫生)、基础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有关。
一、细菌感染
1.大肠埃希菌为主的肠道细菌逆行感染
正常情况下,尿道外口存在少量细菌,但一般不会引发感染。然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黏膜有损伤时,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容易逆行进入尿道,进而向上蔓延至膀胱引起膀胱炎。例如,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距离肛门较近,肠道细菌更容易侵入尿道,所以女性膀胱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性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将尿道周围的细菌挤入膀胱,这也是女性膀胱炎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更容易遭受细菌感染引发膀胱炎,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2.其他细菌感染
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引起膀胱炎。这些细菌感染的途径与大肠埃希菌类似,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它们会趁虚而入。比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受到变形杆菌等细菌的侵袭而导致膀胱炎。
二、非细菌感染因素
1.化学性刺激
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常见的导致膀胱炎的化学性刺激因素。导尿管在尿道内放置时,会对尿道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同时尿液在导尿管周围停留,可能会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另外,使用某些刺激性较强的阴道洗剂等,也可能会刺激尿道和膀胱黏膜,导致膀胱炎。例如,一些含有较高浓度化学成分的阴道护理产品,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破坏尿道和膀胱的正常黏膜环境,引发炎症。
2.药物因素
如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对膀胱黏膜造成损伤,从而诱发出血性膀胱炎。这是因为环磷酰胺的代谢产物会对膀胱黏膜产生毒性作用,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对某些过敏物质过敏,服用相关药物后可能会引起膀胱的过敏反应,进而出现膀胱炎症状。
三、其他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时期,男性婴儿的尿道外口可能会被包皮覆盖,容易滋生细菌,若不注意清洁,容易引发膀胱炎;而对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较为常见,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尿路梗阻,尿液排出不畅,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增加膀胱炎的发生风险。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发生膀胱炎。
2.生活方式因素
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对膀胱黏膜的刺激增加,容易引发膀胱炎。长期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增高,尿液反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的风险增加,同时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的繁殖生长,从而诱发膀胱炎。此外,不注意会阴部卫生,如不经常清洗外阴、更换内裤等,也会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引发膀胱炎。
3.基础疾病因素
除了糖尿病外,像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时,尿液的形成和排泄功能受到影响,也可能间接导致膀胱炎的发生。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存在缺陷,对细菌等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更容易患上膀胱炎。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免疫系统紊乱,容易遭受各种细菌感染,包括膀胱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