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可由先天禀赋不足及后天因素影响导致。先天禀赋不足与父母受孕时状态、孕期环境等有关;后天因素包括饮食不节,如不同年龄人群因挑食、偏食、饮食不规律等损伤脾胃致肾虚;情志失调,各年龄阶段长期不良情绪影响肝疏泄进而累及肾致肾虚;劳逸失度,各年龄因过度劳累损耗正气伤肾;久病伤肾,各年龄患慢性疾病迁延不愈损伤肾脏致肾虚,且久病伤肾无明显性别差异。
一、先天禀赋不足
年龄因素:对于新生儿或婴幼儿来说,若父母在受孕时身体状态不佳,或者母亲在孕期遭受不良因素影响,都可能导致胎儿先天肾精亏虚。例如,母亲孕期患有严重疾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使胎儿先天禀赋不足,出生后易出现肾虚相关表现,如生长发育迟缓等。
性别因素:从性别角度看,在先天层面男女并无本质差异导致肾虚的特殊情况,但个体先天禀赋的差异会存在,只是这种差异不是由性别直接决定,而是与父母遗传及孕期环境等综合相关。
二、后天因素影响
(一)饮食不节
不同年龄人群:
儿童时期若长期挑食、偏食,如过度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像大量食用冰淇淋、冰镇饮料等,会损伤脾胃阳气,进而影响肾的功能,因为中医认为肾与脾胃有密切联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受损会累及肾,导致肾虚。
成年人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都可能损伤脾胃,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从而影响肾精的化生,引发肾虚。比如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损伤脾胃,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间接导致肾虚。
生活方式与病史: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脾胃功能就相对较弱,若再不注意饮食调节,更容易出现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进而影响肾虚的情况。
(二)情志失调
各年龄阶段:无论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而肝与肾在中医理论中关系密切,肝失疏泄会影响肾的正常功能,导致肾虚。例如,长期高压工作的成年人,因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易出现肾虚相关症状,如失眠、腰膝酸软等。
性别与病史:女性可能因情感方面的长期困扰更易出现情志失调影响肾虚,有心理疾病病史的人群在情志方面更易波动,从而增加肾虚发生风险。
(三)劳逸失度
年龄与生活方式:
儿童时期若过度劳累,如长时间高强度学习而缺乏充足休息,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可能导致肾虚相关表现。而老年人本身体质相对虚弱,若过度劳累,会进一步损耗正气,损伤肾气。
成年人长期过度劳累,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期熬夜加班,会耗伤人体正气,损伤肾气,引发肾虚。比如一些从事搬运工作的成年人,长期重体力劳动易出现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
性别与病史:男性若长期过度劳累且有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更易出现劳逸失度导致肾虚;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史的人群,本身就存在身体疲劳过度的情况,也容易引发肾虚。
(四)久病伤肾
不同年龄与病史:各个年龄阶段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疾病,疾病迁延不愈会损伤肾脏功能,导致肾虚。例如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时易出现肾阴亏虚等肾虚表现,因为糖尿病会损伤人体阴液,进而影响肾的功能;慢性肾炎患者长期患病,肾脏功能逐渐受损,也会引发肾虚。
性别因素:在患有慢性疾病导致肾虚方面,男女并无绝对差异,主要取决于疾病本身对肾脏的损伤程度及个体对疾病的耐受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