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肠胃炎呕吐应挂儿科,儿科医生会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必要时做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一般会进行饮食调整、补液防治脱水、针对病因治疗,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遵医嘱护理治疗。
一、儿童急性肠胃炎呕吐应挂儿科
儿童出现急性肠胃炎并伴有呕吐症状时,首先应挂儿科。儿科医生具备专业的儿童疾病诊疗知识和经验,能够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与处理。儿童的身体机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科医生更了解儿童在急性肠胃炎时的特殊表现及相应的诊疗方法。
二、儿科医生对儿童急性肠胃炎呕吐的初步评估
1.病史采集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儿童急性肠胃炎的病因可能不同。例如,婴幼儿可能更多与喂养不当、感染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相关;而较大儿童可能与饮食不洁、感染细菌(如沙门菌等)有关。医生会详细询问家长儿童的喂养情况、近期饮食种类及是否有不洁饮食史等。
呕吐情况:了解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比如呕吐物是清亮的胃液还是含有胆汁、血液等,若呕吐物含有胆汁可能提示肠道梗阻等其他问题,医生可据此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伴随症状:询问是否伴有腹泻、发热、腹痛等症状。发热可能提示感染,腹泻的次数、大便性状等也有助于判断病情。
2.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面色、皮肤弹性等。若儿童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可能存在脱水情况。
腹部检查:触诊腹部了解是否有压痛、腹肌紧张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炎症、梗阻等问题。
三、进一步可能的辅助检查(若需)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类型。若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提示细菌感染;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提示病毒感染等。
大便常规:检查大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如有白细胞可能提示肠道细菌感染,有红细胞可能提示肠道黏膜受损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等,在怀疑有肠道梗阻等情况时可能会进行,以明确肠道结构是否有异常。
四、儿童急性肠胃炎呕吐的一般处理原则(儿科角度)
1.饮食调整:根据儿童年龄给予适当调整饮食。如呕吐频繁时可能需要短时间禁食(一般不超过4-6小时),然后逐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稀粥、面条等,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
2.补液防治脱水:对于有脱水倾向的儿童,根据脱水程度进行补液。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重度脱水可能需要静脉补液,以维持儿童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这是儿科医生根据儿童具体情况进行的重要处理措施,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准确计算补液量和补液成分。
3.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儿科医生会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若是病毒感染,多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五、温馨提示
儿童急性肠胃炎呕吐时,家长应注意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呕吐及腹泻情况等。若儿童出现持续频繁呕吐、高热不退、精神极差、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提示病情较重,需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调整诊疗方案。同时,要按照儿科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后续治疗,在饮食等方面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以促进儿童尽快康复,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合适的护理和治疗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