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细菌感染致女性易患,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诊断靠尿常规等,治疗用抗生素等;前列腺炎分多种类型,急性有高热寒战等症状,慢性有尿频尿痛等表现,诊断靠相关检查,治疗依类型而异,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男性等有相应注意事项。
膀胱炎是膀胱黏膜发生的炎症,可分为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多由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易发生。慢性膀胱炎常由急性膀胱炎未彻底治疗演变而来,也可能与膀胱结石、梗阻等因素有关。
症状表现
急性膀胱炎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有血尿,严重时可出现排尿困难。慢性膀胱炎则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尿频、尿急,症状相对急性膀胱炎较轻,但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年龄方面,儿童膀胱炎可能因卫生习惯等因素引发,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家长密切关注。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膀胱炎发病率高于男性,而老年男性若有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也易并发膀胱炎。
诊断方法
医生会通过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对于反复发生的膀胱炎,可能还会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以排除结石、梗阻等病因。
治疗原则
急性膀胱炎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尿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患者要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膀胱的作用。慢性膀胱炎除了抗生素治疗外,还需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治疗膀胱结石、解除梗阻等。
前列腺炎
定义与分类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部位发生的炎症,可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多由细菌经尿道上行感染引起;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是急性前列腺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盆底肌肉功能失调、免疫因素等有关。
症状表现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症状较明显,表现为高热、寒战,伴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及耻骨上疼痛。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后尿道不适或灼热感,部分患者可出现会阴部、下腹部隐痛,性功能障碍等。年龄上,中青年男性是前列腺炎的高发人群,老年男性若有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前列腺炎的发生可能会加重排尿困难等症状。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因为男性前列腺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决定了其易受感染等因素影响。
诊断方法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通过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前列腺液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细菌等。慢性前列腺炎需要进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尿常规等检查,同时结合患者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原则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需应用抗生素静脉治疗,足量足疗程用药。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采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等,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手段。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膀胱炎或前列腺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全,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适当增加儿童饮水量等。女性膀胱炎需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性生活前后的卫生清洁,预防膀胱炎复发。老年男性前列腺炎患者若有前列腺增生,要密切观察排尿情况,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生活中要避免久坐、饮酒等可能加重前列腺充血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