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一般指骨折超3周,儿童易畸形愈合影响生长,老年愈合慢且常伴基础病致处理复杂;诊断靠X线、CT等影像学,可见骨痂形成等;治疗分非手术(移位不明显等)和手术(明显移位等),需据具体情况选方式。
一、陈旧性骨折的时间界定
陈旧性骨折一般是指骨折后超过3周以上的骨折。这是因为在骨折后的早期(1-2周内),骨折断端处于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部位主要是血肿的形成与吸收等过程;而超过3周后,骨折断端会逐渐形成纤维性骨痂和骨性骨痂,但骨折的修复进入相对稳定的后期阶段,与新鲜骨折(一般指骨折时间在3周以内的)在影像学表现、修复过程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二、不同人群陈旧性骨折的特点及相关影响
(一)儿童人群
儿童的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如果是陈旧性骨折,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特性,可能会出现骨折部位的畸形愈合等情况相对成人更易发生。例如,儿童长骨的陈旧性骨折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因为儿童骨骼的骺软骨等结构尚在发育中,骨折后超过3周未得到良好处理,可能导致肢体长度不等、关节畸形等。所以对于儿童陈旧性骨折,需要更加关注其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尽量减少对生长的影响。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本身骨质相对疏松,骨折后愈合能力较差。陈旧性骨折在老年人中可能会出现愈合缓慢、不愈合的风险增加等情况。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会进一步影响陈旧性骨折的修复过程。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管营养供应,不利于骨折的愈合,使得陈旧性骨折的处理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三、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与影像学表现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在X线上,陈旧性骨折可见骨折断端有骨痂形成,骨折线可能变得模糊,但仍能分辨。与新鲜骨折相比,陈旧性骨折的骨折端周围软组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等改变。例如,新鲜骨折X线可见清晰的骨折线,骨折断端无明显骨痂;而陈旧性骨折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骨痂生长。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陈旧性骨折,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断端的情况,包括是否有骨碎片、骨折部位的三维结构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陈旧性骨折的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比如对于骨盆等复杂部位的陈旧性骨折,CT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折信息。
四、陈旧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移位不明显、周围软组织条件较好的陈旧性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例如,通过适当的外固定装置来维持骨折部位的位置,同时配合康复训练等促进骨折的修复。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如老年人骨质疏松明显的陈旧性骨折,非手术治疗可能需要更严格地控制患者的活动等。
(二)手术治疗
如果陈旧性骨折有明显的移位、影响关节功能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促进骨折的愈合。但手术治疗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局部骨折情况,例如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需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后再决定是否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通过手术恢复骨折的正常对位对线,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总之,陈旧性骨折的时间界定主要是超过3周,不同人群的陈旧性骨折有其各自特点,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等不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