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改变)、痛经(进行性加重)、下腹疼痛不适(非经期及与月经关系),还可能有不孕、性交疼痛、压迫症状等,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及鉴别诊断。
一、月经异常
1.月经量增多:子宫腺肌症患者常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的情况,研究显示,约半数以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会有月经量增多的表现,这是因为子宫肌层病变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的修复,导致月经量增多,长期月经量增多可能会引起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2.月经周期改变:部分患者月经周期会发生变化,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例如,原本月经周期为28-30天的女性,可能会变为25天左右或35天左右,月经周期的改变与子宫内环境的改变以及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
二、痛经
1.痛经程度:痛经是子宫腺肌症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开始出现下腹部疼痛,随着月经来潮疼痛逐渐加剧,月经结束后疼痛缓解。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疼痛较轻,仅表现为下腹部坠胀感,而有的患者疼痛剧烈,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可能需要服用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2.痛经原因:主要是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内周期性出血,导致子宫肌层膨胀,刺激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疼痛。这种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与子宫腺肌症病灶的不断发展有关,随着病情的进展,痛经会越来越严重。
三、下腹疼痛不适
1.非经期下腹疼痛:除了经期的痛经外,部分患者在非经期也会出现下腹疼痛不适的症状。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坠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这是因为子宫腺肌症病灶导致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包膜受到牵拉,或者病灶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的疼痛。
2.疼痛与月经的关系:非经期的下腹疼痛不适与月经的关系不密切,但部分患者在月经前后疼痛可能会稍有加重。例如,有些患者在月经前1-2天开始出现下腹隐痛,月经结束后疼痛逐渐减轻,但不会完全消失。
四、其他症状
1.不孕:部分子宫腺肌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孕的情况。这是因为子宫腺肌症会影响子宫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如子宫肌层的病变可能会干扰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从而导致不孕。据相关研究,约15%-30%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合并有不孕。
2.性交疼痛:少数患者会出现性交疼痛的症状,尤其是在月经前期性交时疼痛更为明显。这是由于子宫腺肌症病灶累及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在性交过程中受到刺激引起疼痛。
3.压迫症状:当子宫腺肌症导致子宫明显增大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例如,压迫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压迫直肠时可出现便秘等症状。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多发生在子宫体积显著增大的患者身上。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子宫腺肌症症状的表现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育龄期女性相对更易出现月经异常、痛经等与生殖相关的症状;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可能症状会更明显;有相关妇科病史的患者可能症状的发展和表现也会有其特殊性。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合并子宫腺肌症的女性,需要密切监测子宫情况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因为子宫腺肌症可能会增加孕期子宫破裂等风险;对于老年女性出现子宫腺肌症相关症状,需要考虑与其他妇科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子宫内膜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