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有多种症状表现,疼痛早期间歇性活动时明显、后期持续性,部位在膝关节周围;肿胀因炎症致滑膜增生渗出,老年人消退慢;晨起或静止后有僵硬感,寒冷潮湿加重,年龄大或有基础病者更复杂;病情发展致活动受限,影响下蹲、上下楼梯等,长期不运动或有骨折病史者更甚;晚期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老人骨质疏松会加重相关症状,先天发育不良者也易较早出现畸形。
发病特点:
早期疼痛多为间歇性,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变为持续性,即使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关节软骨磨损更严重,疼痛往往更为频繁和剧烈。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骨代谢失衡,膝关节炎疼痛可能会加重。
肥胖人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更大,关节软骨磨损更快,疼痛出现的时间可能更早,程度也更重。有长期膝关节损伤病史的患者,如曾经有过半月板损伤等,后续发生膝关节炎时疼痛表现可能与单纯膝关节炎有所不同,疼痛可能更局限或有特定诱因。
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膝关节周围,可累及关节内侧、外侧或整个膝关节。部分患者可能首先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这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构有关,内侧半月板和内侧副韧带等结构承受的应力较大,容易受损导致疼痛。
肿胀
原因及表现:
关节炎症会导致滑膜增生、渗出增多,从而引起膝关节肿胀。肿胀早期可能不明显,仅能感觉到膝关节发紧,随着病情发展,肿胀逐渐明显,可观察到膝关节周围组织隆起,皮肤温度可能略有升高。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血液循环相对较慢,肿胀消退可能较年轻人更慢。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膝关节肿胀可能与慢性劳损有关,肿胀可能会反复出现。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累及膝关节的患者,除了膝关节肿胀外,往往还伴有其他关节的肿胀、疼痛等表现。
僵硬
具体情况:
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膝关节会出现僵硬感,活动后可逐渐缓解。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年龄较大的患者晨起时膝关节僵硬的时间往往较长,可能需要活动10-20分钟才能明显缓解。
寒冷、潮湿的环境会加重膝关节僵硬的程度。例如在冬季,膝关节僵硬感可能会比其他季节更明显。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神经病变等原因,膝关节僵硬可能会更复杂,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
活动受限
表现形式:
随着膝关节炎病情的发展,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患者可能出现下蹲困难、上下楼梯费力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行走,出现跛行。女性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膝关节负担加重,膝关节炎活动受限的情况可能会加重,产后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恢复,活动受限可能会持续存在。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发生膝关节炎后活动受限可能更为明显,因为本身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弱,而膝关节炎又进一步限制了关节活动,形成恶性循环。有膝关节骨折病史的患者,在骨折愈合后如果并发膝关节炎,活动受限情况会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有所不同。
晚期表现:
晚期膝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膝关节畸形,常见的有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这是由于膝关节软骨磨损不均匀,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失衡等原因导致的。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关节畸形发生后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疼痛和活动受限。
一些患有先天性膝关节发育不良的人群,即使年龄不大,也可能较早出现膝关节炎并发展为关节畸形,需要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