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舟骨骨折需进行诊断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有保守治疗(石膏或支具固定)和手术治疗(适用于明显移位等情况);康复护理固定期间要手指活动、定期复查,拆除固定后要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预后有骨折愈合差异大及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需综合考虑个体化处理。
一、诊断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机制,比如是否有跌倒时手部撑地等情况,了解受伤时间等。不同年龄人群受伤机制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时意外受伤,成年人多因意外事故等。
2.临床表现:腕舟骨骨折处通常有疼痛、肿胀,尤其是鼻咽窝部位(腕背侧拇指根部下方的小凹陷区域)有明显压痛,腕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屈伸和桡侧偏斜时疼痛加剧。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受伤初期常规进行X线平片检查,部分腕舟骨骨折可能在早期X线片上不显影,因为骨折线可能很细微。
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于X线检查阴性但高度怀疑腕舟骨骨折的患者,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MRI在早期诊断中敏感性更高,能更早发现骨髓水肿等骨折早期征象。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石膏或支具固定:如果骨折无明显移位,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固定时间一般为6-12周,具体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进程。不同年龄患者固定时需注意合适的松紧度,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固定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和骨骼生长,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腕舟骨骨折、涉及关节面的骨折、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通过手术恢复骨折的解剖对位,促进骨折愈合。
三、康复护理
1.固定期间
手指活动:固定期间要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每天可多次进行,每次活动到轻度疲劳但无明显疼痛为宜。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一般固定后1-2周复查一次,之后根据情况延长复查间隔。
2.拆除固定后
腕关节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逐渐开始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可以先在被动活动(由他人帮助活动)基础上过渡到主动活动。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暴力活动。可以通过握力器练习增加手部力量,逐步恢复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康复锻炼才能恢复到正常功能水平。不同年龄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需要适当调整,儿童康复锻炼更需在家长和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锻炼影响生长发育。
四、预后情况
1.骨折愈合:腕舟骨骨折的愈合情况差异较大,由于其血液供应特点,近侧端骨折块血液供应较差,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一般来说,经过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愈合,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或出现不愈合情况。
2.并发症
创伤性关节炎:如果骨折愈合不良导致关节面不平整等情况,后期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阴雨天气等可能加重症状。
缺血性坏死:近侧端腕舟骨骨折块缺血性坏死的风险较高,一旦发生缺血性坏死可能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
总之,腕舟骨骨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进行规范的康复护理,以尽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不同年龄人群在各个环节都有其特殊的注意事项,需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