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奶粉选择需关注营养成分(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特殊要求)和奶粉类型(出院前和出院后早产儿奶粉),特殊人群早产儿要注意喂养时机(尽早开始,首选母乳,不行选早产儿奶粉)、喂养方法(注意速度方式、频率),还要定期监测生长指标等调整喂养方案。
营养成分
能量:早产儿需要更高能量来追赶生长,一般早产儿奶粉的能量密度通常在209kJ/100mL左右,高于足月儿奶粉。例如,足月儿奶粉能量密度约为170-180kJ/100mL,早产儿奶粉通过增加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来提高能量。
蛋白质:早产儿对蛋白质的需求比足月儿高,且需要优质蛋白质。早产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2-20g/100g,其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接近母乳,如乳清蛋白占60%-70%,酪蛋白占30%-40%,这种比例更利于早产儿消化吸收,因为乳清蛋白在胃内形成的凝块较小,更适合早产儿尚未发育完善的胃肠道。
脂肪:早产儿奶粉中的脂肪多采用中链甘油三酯(MCT)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ARA)。MCT能更快被氧化供能,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早产儿的大脑和视网膜发育至关重要,例如DHA有助于早产儿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发育,ARA对神经系统发育有积极作用,早产儿奶粉中DHA含量一般在0.3%-0.5%,ARA含量在0.5%-1.0%。
维生素和矿物质:早产儿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相对特殊,例如维生素E、维生素K等需要量可能高于足月儿。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早产儿未成熟的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不完善,自身合成维生素K能力不足,所以早产儿奶粉中会强化这些维生素。矿物质方面,钙、磷、铁等的含量和比例也经过特殊调配,以满足早产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如钙含量一般在400-600mg/100g,磷含量在300-450mg/100g,铁含量在6-12mg/100g。
奶粉类型
出院前早产儿奶粉:适用于住院期间的早产儿,能够满足住院早产儿在医院环境下的营养需求,帮助其体重增长等。
出院后早产儿奶粉:供出院后的早产儿继续食用,一般在早产儿出院后短期内继续食用,以保证其营养的持续供应,促进追赶生长,通常建议持续食用至矫正月龄40周左右。
特殊人群(早产儿)温馨提示
喂养时机:早产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一般出生后6-12小时即可开始喂养,首选母乳喂养,若无法母乳喂养则选择早产儿奶粉。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尤为重要,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质,能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等风险。但如果母亲无法提供足够母乳或早产儿存在特殊情况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才选用早产儿奶粉。
喂养方法:早产儿吞咽和吸吮能力可能较弱,喂养时要注意速度和方式,可使用早产儿专用奶嘴或小勺喂养,喂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面色、呼吸等情况,防止发生呛奶。喂养频率相对足月儿更频繁,一般2-3小时喂养一次,随着早产儿日龄增加和体重增长逐渐调整喂养间隔和奶量。
定期监测:在喂养早产儿奶粉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以及血常规等相关指标,以评估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奶粉喂养方案。如果发现早产儿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贫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重新评估喂养方案是否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