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期卧床病人进行全面护理,包括皮肤护理(定时翻身、观察皮肤)、呼吸道护理(指导有效咳嗽、更换体位拍背)、泌尿系统护理(尿管护理或鼓励自主排尿)、营养支持(合理饮食结构与进食方式)、骨骼肌肉护理(关节活动与肌肉按摩)、心理护理(关注情绪、鼓励康复),以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并关注心理状态。
一、皮肤护理
1.频率与方法:定时为病人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可以使用气垫床等辅助器具,减少局部皮肤受压。这是因为长期卧床的病人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发生压疮,通过定时翻身等措施能有效降低压疮发生风险。
2.皮肤观察:密切观察皮肤状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有无破损等。对于老年人、消瘦病人等皮肤易受损人群要更加留意,因为这类人群皮肤抵抗力相对较弱,更易出现皮肤问题。
二、呼吸道护理
1.有效咳嗽指导: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鼓励病人深呼吸后用力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病人,可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等辅助排痰措施。这是由于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易积聚,若不及时排出,容易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有效咳嗽和排痰措施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2.体位与拍背:定时协助病人更换体位,如采取半卧位等,同时可以轻轻为病人拍背,从下往上、从外往内拍背,促进痰液松动排出。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拍背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不适。
三、泌尿系统护理
1.尿管护理(如有留置尿管):若病人留置尿管,要保持尿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定期更换尿袋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护理,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要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性状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鼓励自主排尿:对于可以自主排尿的病人,要鼓励其定时排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尿潴留等问题。
四、营养支持
1.饮食结构:给予病人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丰富的饮食。蛋白质有助于身体组织的修复和维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利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和肠道健康。例如,可多食用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病人,要根据病情调整饮食中糖分等的摄入。
2.进食方式:根据病人的进食能力选择合适的进食方式,如能自行进食的要鼓励其慢慢进食,防止呛咳;对于进食困难的病人,可采用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五、骨骼肌肉护理
1.关节活动:定时为病人进行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如屈伸、旋转等,每个关节要活动到最大范围但不引起病人疼痛为宜,每日可进行2-3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5-10次。这有助于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情况发生,对于老年人、骨折后恢复中的病人等更要注重关节活动,因为他们的关节肌肉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2.肌肉按摩:对病人的肌肉进行按摩,从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按摩力度要适中,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宜。
六、心理护理
1.情绪关注: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通过与病人交流、倾听其诉求等方式,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对于儿童病人,要采用适合儿童的方式进行心理安抚,如讲故事等。
2.康复鼓励:向病人讲解康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护理和康复训练,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