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状骨骨折可能引发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等后遗症。缺血性坏死因舟状骨血供特殊,骨折后易影响血运,不同人群表现有别;创伤性关节炎是骨折复位不良等致腕关节力学结构改变、长期磨损所致,不同人群表现各异;骨折不愈合与舟状骨血供特点及多种因素有关,不同人群表现不同。
一、缺血性坏死
发生机制:舟状骨的血液供应较为特殊,骨折后容易影响血运,进而导致缺血性坏死。其近端血供相对较少,骨折后骨折端移位等情况可能破坏主要的血供通道,使得近端骨组织缺血。例如,有研究表明,舟状骨骨折后约10%-20%会发生缺血性坏死,这与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等有关,如垂直型骨折相对更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表现
儿童:儿童舟状骨骨折后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概率相对成人可能较低,但仍需关注。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供相对丰富,但如果骨折损伤了关键的血供分支,也可能出现局部骨组织营养障碍,表现为局部疼痛持续不缓解,骨折愈合延迟等。
成人:成人舟状骨骨折后缺血性坏死较为常见,表现为腕部持续疼痛,活动后加重,腕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背伸和桡偏活动时疼痛明显,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见舟状骨密度改变等。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患有血管性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舟状骨骨折后发生缺血性坏死的风险更高。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血管病变可能进一步影响舟状骨的血供,加重缺血性坏死的发生风险。
二、创伤性关节炎
发生机制:舟状骨骨折后,如果骨折复位不良,关节面不平整,或者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腕关节的力学结构改变,长期磨损就会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正常腕关节的力学传导依赖于各骨的正常结构,舟状骨骨折后结构异常,使得关节面应力分布不均,软骨磨损加速。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表现
儿童:儿童腕关节仍在发育中,创伤性关节炎可能影响其关节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表现为腕关节活动时的疼痛,随着生长可能出现关节畸形等,如腕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尤其是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关节活动不对称等情况。
成人:成人创伤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腕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可出现关节僵硬,影响日常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握持功能等。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
有生活方式因素人群: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腕关节活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钢琴师等,舟状骨骨折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更高,因为他们的腕关节承受的应力更大,加速了关节软骨的磨损。
三、骨折不愈合
发生机制:舟状骨骨折后,由于其血供特点,骨折不愈合较为常见。近端骨折块血供差,骨折端的微动等因素影响骨折愈合。如果骨折后固定不牢固,或者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研究发现,约10%-30%的舟状骨骨折会发生不愈合,其中腰部骨折相对更易出现不愈合情况。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表现
儿童:儿童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舟状骨骨折不愈合在儿童中也可能发生。表现为腕部持续存在的疼痛,骨折部位无明显的愈合迹象,X线可见骨折线持续存在等。
成人:成人骨折不愈合表现为腕关节长期疼痛,骨折部位无骨痂形成或骨痂生长很少,骨折线清晰,腕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有病史人群:患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人群,舟状骨骨折后骨折不愈合的风险增加,因为骨质疏松会影响骨的质量和愈合能力,使得骨折端难以形成有效的骨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