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及感染途径多样,对不同年龄人群影响不同)和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特点及对儿童青少年影响);非感染因素有创伤(不同创伤类型致炎机制及相关人群风险)、药物因素(某些化疗药物等引发睾丸炎及相关人群注意事项)、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攻击睾丸的机制及相关患者情况)。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及感染途径
附睾炎常继发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例如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经射精管、输精管等途径侵入睾丸引发炎症。在青少年中,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较为常见,性传播是其重要感染途径。男性不注意生殖器官卫生,如不经常清洗外阴等,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增加感染风险。
血行感染较为少见,但也有报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皮肤感染、扁桃体炎、龋齿等,病原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睾丸引起炎症。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通过血行播散至睾丸。
2.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
儿童时期,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若存在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等情况,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睾丸炎。比如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儿童,尿液容易残留,滋生细菌,进而引发感染。
青壮年时期,性活动较为频繁,如果不注意性卫生,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几率增加,从而增加睾丸炎的发病风险。
(二)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及感染特点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睾丸炎的常见病原体。通常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后4-6天出现睾丸炎症状,约20%的男性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会并发睾丸炎。病毒可通过血液循环侵入睾丸,导致睾丸出现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
病毒感染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较为明显,儿童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并发睾丸炎的几率相对较高,而且可能会影响成年后的生育功能,因为病毒性睾丸炎可能会损伤睾丸的生精功能。
二、非感染因素
(一)创伤
1.创伤类型及致炎机制
睾丸受到直接的外力撞击,如运动时的碰撞、交通事故等,会引起睾丸组织损伤,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创伤后睾丸组织出血、水肿,引发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出现睾丸炎的症状,如睾丸肿胀、疼痛等。
对于运动员等经常参与剧烈运动的人群,睾丸创伤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注意防护。而婴幼儿时期如果睾丸受到不当的外力挤压等,也可能引发炎症,但相对较少见。
(二)药物因素
1.某些药物引发睾丸炎的情况
一些化疗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时,可能会对睾丸组织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睾丸炎症。例如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损伤睾丸的生精上皮等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睾丸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平衡,间接增加睾丸炎的发病风险。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
1.自身免疫攻击睾丸的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睾丸组织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睾丸出现炎症反应。免疫系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睾丸组织中的抗原结合,激活免疫细胞,引起炎症细胞浸润,损伤睾丸组织。
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注意监测睾丸的健康,因为自身免疫性睾丸炎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