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分为组织学分类和临床行为分类。组织学分类包括上皮性肿瘤(最常见,占50%-70%,与卵巢表面生发上皮向腺上皮转化等有关)、生殖细胞肿瘤(占20%-40%,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与生殖细胞异常分化有关)、性索间质肿瘤(约占5%,可分泌性激素致内分泌紊乱)、转移性肿瘤(占5%-10%,原发部位多为胃肠道等)。临床行为分类包括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多单侧,无症状,预后较好)、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恶性间,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复发迟,好发30-40岁,治疗以手术为主)、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侵犯周围组织,有相关症状,预后与分期等相关)
一、卵巢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1.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占卵巢肿瘤的50%-70%,其中以浆液性肿瘤最为常见,其次为黏液性肿瘤等。浆液性肿瘤又可分为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黏液性肿瘤包括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癌等。上皮性肿瘤的发生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向腺上皮转化有关,其发病可能与长期的炎症刺激、内分泌因素等相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育龄女性相对多见。
2.生殖细胞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0%-40%,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青春期前患者占60%-90%。包括畸胎瘤(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胚胎性癌等。成熟畸胎瘤又称为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多为良性;未成熟畸胎瘤为恶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与生殖细胞的异常分化有关。
3.性索间质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5%,可分为颗粒-间质细胞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睾丸母细胞瘤等)。这类肿瘤可分泌性激素,导致患者出现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如颗粒细胞瘤可引起女性性早熟、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发病年龄较广,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女性均有发病可能。
4.转移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5%-10%,其原发部位多为胃肠道、乳腺等,肿瘤从原发部位转移至卵巢,例如库肯勃瘤,是一种特殊的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为胃肠道,镜下可见印戒细胞,恶性程度较高。不同原发肿瘤转移至卵巢的机制不同,其发生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与原发肿瘤的好发年龄相关。
二、卵巢肿瘤的临床行为分类
1.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多为单侧,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发现。例如成熟畸胎瘤,多数情况下为良性,通过手术切除预后较好,对患者的生殖功能等影响相对较小,不同年龄女性均可发生,但以生育年龄女性多见。
2.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肿瘤,上皮细胞有增殖活跃及核异型,表现为细胞层次增加,核分裂象增加,但无间质浸润。交界性肿瘤生长相对缓慢,转移率低,复发迟。好发于30-40岁女性,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后仍可再次手术,预后相对恶性肿瘤较好,但有恶变可能。
3.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侵犯周围组织,多为双侧,表面有结节状突起,常伴有腹水。患者可出现腹胀、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恶性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组织学类型等相关,例如浆液性囊腺癌预后相对较差,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女性,但也可见于育龄期女性。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恶性卵巢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不同,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如内胚窦瘤多见于儿童和年轻女性,预后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