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可通过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初步筛查来判断。症状表现有疼痛(部位多样、性质程度随病情变化)和关节活动受限(屈伸、外展内收受限);体征检查包括髋关节压痛、“4”字试验阳性、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异常;影像学方面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进展后有相应改变,MRI对早期诊断更敏感特异。
一、症状表现判断
1.疼痛
部位:股骨头坏死早期疼痛多为腹股沟区(大腿根内侧)隐痛或钝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前侧或膝关节等部位。不同年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疼痛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膝关节痛,易被误诊。长期大量饮酒或有髋部外伤史等特定生活方式或病史的人群,出现髋部或相关部位疼痛需警惕。
性质与程度:疼痛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活动后往往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但不会完全消失。病情进展时,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影响日常活动,如行走、上下楼梯等。
2.关节活动受限
屈伸受限:患者可能出现髋关节屈伸活动不灵活,表现为下蹲困难、难以完全弯腰拾物等。对于有长期激素使用史(如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口服激素)的人群,若出现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减小,要考虑股骨头坏死可能。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关节功能可能随年龄有一定退变,但若出现异常的活动受限,也需排查股骨头坏死。
外展内收受限:髋关节外展(腿向外侧打开)和内收(腿向内侧靠拢)活动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无法像正常一样轻松外展或内收大腿。
二、体征检查判断
1.髋关节压痛
医生用手指按压髋关节周围特定部位时,患者会有明显压痛感。例如,在腹股沟中点下方、大转子周围等部位按压,若出现疼痛,提示可能存在股骨头坏死。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压痛的感知可能不同,儿童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准确,需要更细致观察其动作表现来判断是否有压痛相关异常。
2.“4”字试验
患者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曲,将屈曲的下肢外踝搭在伸直的下肢膝上,形如“4”字。检查者下压屈曲侧的膝关节,若髋关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提示髋关节可能有病变,包括股骨头坏死。但该试验结果阳性并不一定就确诊股骨头坏死,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有髋部手术史或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病史的人群进行“4”字试验时,结果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需要谨慎分析。
3.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患者仰卧,尽量屈曲健侧膝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然后观察患侧髋关节能否伸直。若患侧髋关节不能伸直,出现屈曲挛缩,提示髋关节有病变,可能为股骨头坏死。对于老年人群,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脊柱或髋关节退变,进行该试验时需要与正常退变情况区分开来。
三、影像学初步筛查判断
1.X线检查
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股骨头密度改变、骨小梁结构紊乱、囊性变、股骨头塌陷等改变。对于有高危因素(如长期大量饮酒、长期使用激素等)的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定期进行X线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同时其骨骼发育特点可能影响X线表现的解读。
2.磁共振成像(MRI)
MRI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在X线表现异常之前发现骨髓水肿、缺血坏死等改变。对于怀疑股骨头坏死但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的人群,MRI是重要的检查手段。有肾功能不全需使用含钆造影剂进行MRI检查的人群,要注意造影剂的使用禁忌和可能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