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情况处理与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皮肤护理(保持清洁、湿润)和穿着合适衣物;药物治疗外用有不同糖皮质激素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还有抗组胺药物;特殊情况中合并感染要对应用药,饮食上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人工喂养婴儿可换奶粉,且要避免患儿搔抓及注意环境因素。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给患儿洗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水温控制在37-38℃左右。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可选择温和的婴儿专用沐浴露。因为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加重湿疹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不当的洗浴方式会使皮肤水分流失,诱发或加重小儿湿疹。
保持皮肤湿润:洗澡后及时涂抹无刺激性的保湿霜,如含有神经酰胺、凡士林等成分的保湿产品。保湿霜可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对小儿湿疹的缓解有积极作用。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水分容易散失,更需要注重保湿。
2.穿着方面
选择合适衣物:给患儿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穿化纤、羊毛等容易引起过敏的材质。棉质衣物吸湿性好,能减少对皮肤的摩擦,降低湿疹发作的风险。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如婴儿皮肤更为娇嫩,选择衣物时要特别注意材质和宽松程度。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乳膏:根据湿疹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乳膏。轻度湿疹可选用弱效的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中度湿疹可选用中效的,如地奈德乳膏等。但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尤其是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防止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对于幼儿和婴儿,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更要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严格遵循医嘱。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的轻度至中度湿疹。这类药物相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小,不会引起皮肤萎缩等问题,但可能会有局部刺激症状,如用药部位烧灼感等。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合理应用。
抗组胺药物:对于伴有明显瘙痒的患儿,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滴剂(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物能缓解瘙痒症状,提高患儿的舒适度,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嗜睡等,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患儿情况。
三、特殊情况处理及注意事项
1.合并感染的处理
若小儿湿疹合并细菌感染,出现局部脓性分泌物、红肿加重等情况,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如果合并真菌感染,如出现皮肤红斑、脱屑伴有边界清楚的环状损害等,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等。但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时都要在医生明确诊断后,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等问题。
2.饮食注意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易过敏食物,如海鲜、牛奶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加重湿疹。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更换水解蛋白奶粉等特殊配方奶粉,如果怀疑对某种食物过敏,可通过食物回避-激发试验来明确过敏原,进而调整饮食。
3.避免不良刺激
要避免让患儿搔抓皮肤,可给患儿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引起感染。同时,要注意环境因素,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2-25℃,湿度50%-60%左右。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定期清洁室内灰尘、更换床单被罩等,减少过敏原对患儿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