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的引发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如皮肤癣菌等感染)、指甲修剪不当(过度修剪、剪得过深)、外伤因素(挤压伤、刺伤)、职业因素(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长期机械性摩擦)。
一、微生物感染
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甲沟炎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常存在于皮肤表面及环境中,当皮肤屏障受损时,如指甲周围微小的擦伤、挫伤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侵入甲周组织引发感染。例如,长期从事手工劳动、频繁接触水的人群,手部皮肤易受损伤,增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甲沟炎的风险。儿童由于皮肤娇嫩,玩耍时易出现皮肤微小破损,若不注意卫生,也较易因细菌感染引发甲沟炎。女性若长期涂指甲油,可能影响指甲周围皮肤的正常代谢,使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增加细菌感染几率。
真菌感染:皮肤癣菌等真菌也可引起甲沟炎。当足部多汗、穿不透气的鞋子时,足部环境有利于真菌滋生,若指甲周围皮肤有破损,真菌便容易侵入引发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且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可能存在障碍,更易受到真菌感染而发生甲沟炎,且病情往往较难控制,容易反复发作。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皮肤防御功能减弱,也可能因真菌感染引发甲沟炎,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时,会使病情复杂化。
二、指甲修剪不当
过度修剪指甲:将指甲剪得过短,尤其是两侧的指甲角,会使指甲周围的皮肤失去指甲的保护,指甲容易向周围的皮肤组织生长,刺激甲周组织,引发炎症,导致甲沟炎。儿童由于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家长若修剪指甲不当,过度修剪孩子的指甲,就容易诱发甲沟炎。一些追求美甲效果的人群,为了让指甲看起来更美观,过度修剪指甲两侧,也易增加患甲沟炎的风险。
指甲剪过深:使用不恰当的指甲剪,或者修剪指甲时用力过猛,导致指甲剪得过深,损伤甲床周围的皮肤组织,为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入提供了途径,从而引发甲沟炎。老年人由于视力下降,手部灵活性降低,自己修剪指甲时容易出现剪得过深的情况,增加患病风险。
三、外伤因素
挤压伤:手指或脚趾受到重物挤压,如关门时夹到手指、踢到硬物等,会导致甲周组织受损,引起局部出血、肿胀,若处理不及时,容易引发感染形成甲沟炎。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发生手指或脚趾的挤压伤,家长需特别注意。运动员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脚部受到外力挤压的情况也较多,若不注意防护,易引发甲沟炎。
刺伤:指甲周围的皮肤被木刺、竹刺、金属刺等刺伤,伤口若未得到及时清洁和处理,细菌等病原体容易在伤口内繁殖,进而引发甲沟炎。从事建筑、园艺等工作的人群,手部被刺伤的几率较高,需做好防护措施。儿童在户外活动时,也可能被小的尖锐物体刺伤指甲周围皮肤,家长要留意孩子的手部和脚部情况。
四、职业因素
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某些职业需要长期接触水、洗涤剂、化学溶剂等刺激性物质,如厨师长期接触水和清洁剂,手部皮肤易被破坏,指甲周围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增加甲沟炎的发病风险。经常接触汽油、机油等化学溶剂的工人,其指甲及周围皮肤也易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甲沟炎。这类职业人群应加强手部防护,如佩戴手套等,减少刺激性物质对皮肤的接触。
长期机械性摩擦:一些需要长期进行手工劳动、反复摩擦手指或脚趾的职业,如纺织工人、键盘操作员等,指甲周围组织长期受到机械性摩擦,容易出现微小损伤,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增加甲沟炎的发生几率。对于这类职业人群,工作中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摩擦,并做好手部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