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粉碎性骨折多数情况需手术,但也有不需要手术的情况。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受损、多发性骨折或伴神经血管损伤时多需手术;骨折无明显移位且稳定、患者身体极差无法耐受手术时可不手术,不同人群需综合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来决定是否手术。
一、需要手术的情况
1.骨折移位明显
当手腕粉碎性骨折后,骨折端移位严重,比如骨折端明显错位,影响到手腕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复位的可能性。从解剖学角度看,手腕的正常结构对于手部的精细运动和力量传递至关重要,明显移位会破坏这种正常结构,若不手术复位,会导致手腕关节活动受限、畸形愈合等问题。例如,通过X线等影像学检查发现骨折端成角、重叠移位较严重,影响关节面的对合关系时,手术是必要的,通过手术可以恢复骨折端的正常解剖位置,为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2.关节面受损
手腕粉碎性骨折常常会累及关节面,如果关节面不平整,会极大影响手腕关节的功能。因为手腕关节是一个复杂的关节,关节面的平整对于关节的正常活动和受力分布至关重要。若关节面受损不平整,日后容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手腕疼痛、活动受限等长期问题。比如通过CT等检查发现关节面塌陷、不平整超过一定程度(通常有具体的影像学判断标准,如关节面不平整超过2mm等情况),就需要手术来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以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3.多发性骨折或伴有神经血管损伤
当手腕粉碎性骨折同时合并有其他多发性骨折,或者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时,手术是必要的。例如,骨折导致神经受压或损伤,出现手部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情况,或者血管损伤影响手部血运时,需要通过手术进行骨折固定以及神经血管的修复等。手术可以同时处理骨折和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问题,挽救手部的功能和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二、不需要手术的情况
1.骨折无明显移位且稳定
极少数手腕粉碎性骨折,骨折端无明显移位,骨折相对稳定,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如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等。例如,通过X线检查发现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没有明显的移位倾向,并且经过评估骨折稳定,不会因为保守治疗而发生再移位等情况时,可以选择保守治疗,通过固定让骨折自行愈合。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需要严格评估骨折的具体情况。
2.患者身体状况极差无法耐受手术
对于一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非常差,存在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打击时,可能会选择保守治疗。但这种情况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骨折的具体情况,因为保守治疗也有其风险,如长期固定导致的关节僵硬等问题,但在患者无法耐受手术的情况下,是一种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处理手腕粉碎性骨折是否需要手术时都需要综合考虑。例如,年轻患者通常身体状况较好,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强,更倾向于通过手术恢复良好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合并症较多,在考虑手术时需要更谨慎地评估手术风险和保守治疗的风险。生活方式方面,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需要手部精细活动的人群,往往更需要通过手术尽可能恢复手腕的正常功能,以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求;而对于生活方式相对简单的人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相对保守的治疗方式,但也需要以不影响基本生活功能为前提。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在处理骨折时需要更关注血糖控制等情况,对于是否手术的决策也需要综合考虑骨折情况和血糖等基础病对手术和恢复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