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炎症状多样,有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肿胀等;治疗需综合,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治疗、减轻体重,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病情严重保守无效者可考虑髋关节置换术。
一、髋关节炎的症状
髋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不同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特点。
疼痛:是髋关节炎最主要的症状之一。早期可能表现为隐匿性发作的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对于老年人,可能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仍可通过活动受限等表现间接提示。年轻人群若因运动损伤等因素引发髋关节炎,疼痛往往在活动相关动作时明显加剧。
关节僵硬: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会出现僵硬感,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15-30分钟内逐渐缓解。但在病情较重时,僵硬时间可能延长。例如一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髋关节炎病史较长的患者,早晨起床后感觉髋关节发紧,活动不灵活。
活动受限:患者会逐渐出现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的情况。表现为下蹲困难、不能正常上下楼梯、行走时步态异常等。比如正常情况下能轻松上下楼梯的人,患髋关节炎后可能需要扶着扶手缓慢上下,且行走距离受限。对于儿童患者,可能因疼痛和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的肢体发育和运动功能。
肿胀:部分患者可出现髋关节周围肿胀,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关节内滑膜增生、积液等原因引起。肿胀明显时可看到髋关节周围组织隆起,皮肤温度可能略有升高。
二、髋关节炎的治疗
髋关节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生活方式等因素,主要治疗方式如下:
非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维持髋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对于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运动建议。例如,中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游泳等对髋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散步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步态,速度适中;游泳则利用水的浮力减轻髋关节的负重,有利于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年轻人群若髋关节无明显畸形等情况,可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如靠墙静蹲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逐渐增加,避免过度运动加重损伤。
物理治疗:常见的有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一般每次热敷15-2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超短波和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改善髋关节的炎症状态,减轻疼痛和肿胀。但对于一些皮肤感觉异常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髋关节炎时,进行物理治疗要谨慎,避免因感觉不灵敏导致烫伤。
减轻体重:对于体重超重的患者,减轻体重可以显著减轻髋关节的负重,延缓病情进展。因为过多的体重会增加髋关节的压力,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例如体重超重5公斤,就可能使髋关节所受压力增加数倍,所以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对髋关节炎患者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等,如一些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尤其要考虑患者是否有胃肠道疾病等基础病史,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
髋关节置换术: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适用于年龄较大、关节破坏严重且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的患者。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髋关节功能。对于年轻患者,在考虑手术时需更加谨慎,因为人工髋关节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可能需要二次置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