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致病菌,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尿路有复杂情况时的其他细菌)、非细菌感染因素(化学性刺激、过敏反应)、机体自身因素(免疫力低下、尿路梗阻、雌激素水平变化)和生活方式因素(饮水过少、不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频繁)。
一、细菌感染
1.大肠埃希菌:是引起膀胱炎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尿路感染的80%左右。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距离肛门较近,大肠埃希菌更容易由尿道上行感染至膀胱。例如,女性在性生活后,细菌容易被带入尿道并向膀胱侵袭,从而引发膀胱炎。对于儿童,尤其是女婴,尿道较短且外生殖器易受粪便污染,也容易发生大肠埃希菌导致的膀胱炎。
2.其他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引起膀胱炎,通常在机体免疫力低下、尿路有复杂情况(如尿路结石、尿路梗阻等)时容易感染。比如,患有尿路结石的患者,结石会阻碍尿液的正常流动,使细菌容易在局部滋生繁殖,增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
二、非细菌感染因素
1.化学性刺激:长期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等操作可能会损伤膀胱黏膜,导致化学性膀胱炎。例如,留置导尿管超过一定时间后,尿管对膀胱黏膜的持续刺激以及局部尿液引流不畅等因素,会使膀胱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另外,使用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经膀胱灌注治疗时,也可能引起化学性膀胱炎。
2.过敏反应:对女性卫生用品、避孕套、润滑剂等过敏时,可能引发膀胱的过敏反应,导致膀胱炎。比如,有些女性对卫生用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过敏,接触后会出现膀胱黏膜的过敏炎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炎症状。
三、机体自身因素
1.免疫力低下: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膀胱炎。例如,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免疫力,使膀胱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降低。儿童时期如果免疫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也相对容易发生膀胱炎,尤其是在感冒等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细菌更易侵袭膀胱。
2.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可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膀胱内潴留,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引发膀胱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这也是导致男性膀胱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尿道狭窄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尿道发育异常或后天尿道损伤、感染等原因引起,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增加膀胱炎的发生几率。
3.雌激素水平变化: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膀胱炎。雌激素对尿道和膀胱黏膜有保护作用,雌激素水平下降后,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细菌更容易侵入并引发炎症。
四、生活方式因素
1.饮水过少:长期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减弱,细菌容易在尿道和膀胱内滋生,增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比如,一些工作繁忙的人可能因为忽视饮水,整天处于缺水状态,从而增加了患膀胱炎的可能性。
2.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女性,不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大便后擦拭方向不正确(从肛门向尿道方向擦拭)等,都容易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到尿道,进而引发膀胱炎。例如,女性在月经期间,如果不及时更换卫生巾,会阴部潮湿的环境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增加膀胱炎的发生机会。
3.性生活频繁:性生活频繁的女性膀胱炎发病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性生活会将尿道周围的细菌挤入膀胱,而且女性尿道短,细菌容易上行感染。例如,年轻女性性生活较活跃时,膀胱炎的发病几率比性生活不频繁的女性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