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情况。临床表现多样,婴幼儿症状相对重;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CRP可辅助,支原体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有重要诊断价值;影像学检查包括胸X线和CT;需与其他肺炎及肺结核等鉴别,要考虑小儿不同年龄生理病理特点,综合各方面结果排除其他疾病后明确诊断。
一、临床表现评估
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多样,多数起病较缓慢,可有发热,热型不定,体温可在38℃左右至39℃左右,可持续1-3周;咳嗽较为突出,初期为干咳,后可转为顽固性剧咳,有的类似百日咳样咳嗽,咯出黏稠痰,甚至带血丝,部分患儿可伴有胸痛、喘息等症状。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呼吸急促等。年龄较小的患儿还可能出现拒食、烦躁、萎靡等表现。不同年龄段小儿由于机体免疫、解剖等方面的差异,临床表现会有一定不同,例如新生儿支原体肺炎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稍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相对增加,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儿的炎症及免疫状态,但不能特异性诊断支原体肺炎。
2.C反应蛋白(CRP):CRP可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同样不具特异性,细菌性感染时也常升高。
3.支原体抗体检测
血清支原体IgM抗体: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常用指标,一般感染后2-3周开始升高,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若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支原体感染。
血清支原体IgG抗体:IgG抗体出现稍晚,且持续时间较长,单份血清IgG抗体阳性不能区分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需要动态观察,若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及以上,提示近期感染。
4.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患儿呼吸道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核酸,可早期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于早期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不受抗生素使用的影响。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部影像学改变多种多样,可为支气管肺炎改变,常表现为下肺野淡薄片状阴影;也可为肺门阴影增浓;有的呈节段性分布;少数呈大片状阴影;还有的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纹理增多、增粗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胸部CT检查: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或需要更清晰了解肺部病变范围、程度的情况,可进行胸部CT检查。胸部CT可见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可呈支气管肺炎样改变、间质性肺炎样改变等,有助于发现肺部较细微的病变,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例如,对于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但高度怀疑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胸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灶情况。
四、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所致肺炎相鉴别,如病毒性肺炎(常见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肺炎)、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等)。病毒性肺炎一般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核酸检测可呈阳性;细菌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多明显增高,CRP显著升高,细菌培养可阳性等。同时,还需与肺结核等疾病相鉴别,肺结核常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菌素试验、胸部CT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才能明确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例如婴儿期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需更加细致观察和全面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