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复旧不全是产后子宫恢复异常,表现为阴道出血异常(产后出血时间延长、性状改变)、子宫体增大(触诊及超声可见)、伴有腹痛(下腹部隐痛或胀痛、持续时间长),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多次分娩史、产后过度劳累、有子宫肌瘤病史等人群更易出现相关症状,需关注并及时处理。
一、子宫复旧不全的定义
子宫复旧不全是指产后子宫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发生异常,表现为产后子宫体肌纤维缩复及子宫内膜再生受阻,导致子宫不能正常恢复到非孕状态。正常情况下,产后子宫会逐渐缩小,一般在产后6周左右恢复至非孕状态的大小和重量。
二、子宫复旧不全的症状
(一)阴道出血异常
1.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正常产后,血性恶露持续约3-4天,之后逐渐转为浆液性恶露,约2-3周后变为白色恶露,持续2-4周干净。而子宫复旧不全时,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可超过10天仍有较多阴道出血,甚至可能出现大量阴道流血。例如,有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子宫复旧不全患者会出现产后10天以上仍有较多阴道出血的情况,这是因为子宫复旧不良,胎盘附着面复旧延迟,血窦重新开放导致出血。
2.阴道出血的性状改变:除了出血时间延长外,出血的颜色可能较鲜红,量时多时少,有时可伴有血块。这是由于子宫收缩欠佳,影响了血窦的关闭,血液不能及时凝固形成血块,从而导致阴道出血的性状发生改变。
(二)子宫体增大
1.触诊子宫大小异常:产后通过触诊子宫底的位置来判断子宫复旧情况,正常产后子宫底每天下降1-2cm,产后10天左右子宫降入盆腔,腹部触不到宫底。而子宫复旧不全时,子宫体较正常相应时间的大小为大,产后较长时间仍能在腹部触及子宫体。例如,产后2周时,正常子宫已降入盆腔,腹部无法触及,但若存在子宫复旧不全,腹部仍可触及增大的子宫体。这是因为子宫肌纤维不能正常缩复,导致子宫体积不能正常缩小。
2.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增大:通过B超检查可更准确地发现子宫体增大的情况,超声下可见子宫体积较正常产后相应时间的体积偏大,肌层回声不均匀等表现。这是由于子宫复旧不良,子宫肌层组织不能正常恢复,导致子宫在超声图像上呈现出增大的特征。
(三)伴有腹痛
1.下腹部隐痛或胀痛:患者可感觉下腹部有隐痛或胀痛不适,尤其是在哺乳时,由于哺乳可反射性引起缩宫素分泌增加,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腹痛症状加重。这是因为子宫复旧不全时,子宫肌层收缩不协调或收缩无力,导致子宫处于充血、收缩不良的状态,进而引起下腹部的疼痛不适。例如,有研究显示,约半数以上的子宫复旧不全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哺乳时疼痛可能更为明显。
2.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疼痛不是短暂出现的,而是会持续较长时间,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这是由于子宫复旧的异常状态持续存在,子宫不断受到刺激,导致疼痛症状难以缓解。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子宫复旧不全的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对于有多次分娩史的女性,由于子宫肌层已经有过损伤,发生子宫复旧不全的风险相对较高,其症状可能会更明显,阴道出血时间可能更长,子宫增大的情况可能更显著;而年轻初产妇相对来说,若出现子宫复旧不全,也需要密切观察其阴道出血、子宫大小及腹痛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生活方式方面,产后过度劳累的女性可能会影响子宫复旧,导致子宫复旧不全的症状更易出现,因此产后女性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促进子宫复旧。对于有子宫肌瘤等病史的女性,本身子宫肌层存在病变,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的发生率可能增加,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子宫复旧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