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甲症是甲板侧缘长入软组织致疼痛的脚病,由甲板修剪不当等致甲板生长异常,表现为甲沟疼痛、红肿等,好发于特定人群,治疗分轻度和严重情况,预防需正确修剪指甲等;甲沟炎是甲周组织炎症,常因微小创伤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甲沟红肿疼痛等,各年龄段可发病,治疗分早期、化脓及反复情况,预防要注意卫生等,二者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好发人群、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上均有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嵌甲症:是指甲板侧缘长入附近的软组织中,像异物似的插入甲沟而引起疼痛的一种脚病。主要是由于甲板修剪不当(过短、过深)、足部畸形(如拇外翻等)、穿鞋不合适(过紧、过窄)等因素,导致甲板生长方向异常,侧缘嵌入甲沟组织。
甲沟炎:是甲周围组织的炎症,常因微小创伤引起,如咬甲、逆剥、过度修剪指甲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致病微生物从甲周皮肤的破损处侵入,引发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差异
嵌甲症:主要表现为甲沟处疼痛,早期可能仅有轻微压痛,随着病情发展,嵌入的甲板可刺激甲沟组织,导致局部红肿,严重时可出现化脓,但一般炎症相对局限于甲板嵌入部位周围,疼痛多与甲板嵌入软组织的刺激相关,行走或按压时疼痛明显,且可观察到甲板侧缘嵌入软组织内的典型表现。
甲沟炎:初起时一侧甲沟出现红肿、疼痛,短期内可化脓,可扩散至甲周组织,炎症范围相对更广,除了局部红肿热痛外,感染严重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疼痛是炎症累及周围组织的综合性表现,且感染可能向深层组织蔓延。
三、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嵌甲症:好发于青少年及成年人群,尤其喜欢穿高跟鞋、尖头鞋的人群,以及有足部畸形(如拇外翻、扁平足等)的人,由于足部受力异常或鞋子对脚趾的挤压,容易出现甲板侧缘嵌入甲沟;经常修剪指甲过短、过深的人群也是高危人群,因为不当的指甲修剪会破坏甲板的正常生长方向。
甲沟炎: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手指,也可见于脚趾。咬指甲、手指外伤、职业因素(如长期接触水、刺激性化学物质等)、美甲等行为容易诱发手指甲沟炎;脚趾甲沟炎则与足部多汗、鞋子不透气、足部微小创伤(如行走摩擦、修剪指甲过深等)有关,儿童由于好动、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也可能发生甲沟炎,尤其是手指甲沟炎可能与儿童咬手指等行为相关。
四、治疗原则区别
嵌甲症:轻度嵌甲可通过调整指甲修剪方式(保持指甲平齐,避免过短过深)、选择合适的鞋子来缓解症状;对于较严重的嵌甲,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部分甲床切除术,通过去除部分甲板及甲床,改变甲板生长方向,防止复发;还可采用甲沟重建术等方法,修复受损的甲沟组织。
甲沟炎:早期甲沟炎可通过局部热敷、碘伏消毒等方法,促进炎症消退;如果有化脓情况,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对于反复发生的甲沟炎,可能需要拔甲治疗,拔除患病的指甲,让新指甲重新生长,同时配合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如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严重时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
五、预防措施要点
嵌甲症:日常要正确修剪指甲,指甲应剪成平齐的长方形,不要剪得太短、太靠近两侧甲沟;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过于狭窄、紧绷的鞋子,尤其是高跟鞋,让脚趾有足够的空间;对于有足部畸形的人群,应及时就医矫正,如拇外翻严重者可考虑手术矫正等。
甲沟炎:注意手部和足部的卫生,避免咬指甲、逆剥等不良习惯;修剪指甲时要适度,不要过深或过短;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的鞋子,勤换袜子;从事易接触刺激性物质或水的职业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戴手套等;一旦发现手指或脚趾有微小创伤,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