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后按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早期有手指屈伸、肩肘部肌肉收缩训练;中期有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训练;后期有力量增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训练需依骨折愈合阶段、个体化原则,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调整方案强度以达最佳康复效果。
一、早期康复训练(骨折后1-2周)
(一)手指屈伸训练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帮助其进行手指的主动或被动屈伸,每天多次,每次每个手指屈伸10-15次。因为骨折后手指活动受限可能导致关节僵硬,通过手指屈伸训练可维持手指关节的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折部位恢复。成人患者自己就可进行,主要是缓慢、用力地将手指伸直,再弯曲,重复进行。
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控制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康复训练效果,训练时要避免过度疲劳导致伤口受压等情况。
(二)肩部和肘部肌肉收缩训练
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即肩部肌肉用力收紧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每次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肘部肌肉同样进行等长收缩训练。这样可以防止肩部和肘部肌肉萎缩,维持肌肉力量,为后续的关节活动做准备。对于老年患者,肌肉力量本身较弱,更要循序渐进进行,避免因力量不足导致训练无效或受伤。
二、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2-6周)
(一)腕关节活动度训练
可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和旋转活动。屈伸活动是缓慢地将手腕向上弯曲(背伸)和向下弯曲(掌屈),旋转活动是将手腕向内外旋转。每天进行3-4次,每次每个方向活动10-15次。对于青少年患者,康复潜力较大,可适当增加活动幅度,但要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康复,应尽量戒烟。
可以借助康复辅助工具,如弹力带辅助腕关节活动,增加训练的阻力,进一步增强腕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活动度。
(二)前臂旋转训练
坐在桌子前,将患侧前臂放在桌上,手掌向下,然后缓慢地将手向内侧旋转(旋前)和外侧旋转(旋后)。每次旋转活动10-15次,每天3-4次。此训练有助于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对于从事需要前臂灵活旋转工作的人群,如厨师、机械工人等,尤为重要,能使其尽快恢复工作能力。对于肥胖患者,要注意训练时的姿势调整,避免因体重原因增加关节负担。
三、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一)力量增强训练
进行握力器训练,每天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练习,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从较轻的阻力开始,每次训练握10-15次,每天3-4次。通过握力训练可以增强手部和前臂的肌肉力量,对于恢复手腕的稳定和功能有重要作用。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其力量的握力器,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受伤。
进行腕关节抗阻训练,可使用弹力带进行,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患侧手握住弹力带另一端,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抗阻活动,增加肌肉力量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度。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训练时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要立即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
(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进行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让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穿衣时,先从简单的开衫开始练习,慢慢适应患侧手腕的活动。对于老年患者,家属可在一旁协助,确保训练安全进行,同时鼓励患者逐渐独立完成,增强其自信心。对于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训练时要更耐心,分步骤进行指导,避免患者因认知问题无法配合训练。
总之,手腕骨折后的康复训练要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逐步进行,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调整训练方案和强度,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