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需从病史采集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估,其需与骨结核、骨肿瘤、硬化性骨髓炎等疾病鉴别,不同年龄段在各方面表现有一定特点及差异,如儿童慢性骨髓炎与先天发育等相关,不同检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需注意的鉴别点等。
临床表现: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常可见窦道形成,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周围皮肤可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局部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但若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表现。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骨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可有死骨形成,死骨表现为高密度影,周围有低密度的炎性区环绕。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可能因骨骼发育情况有差异,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期,慢性骨髓炎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在X线上可能有特殊表现,如骨骼畸形等。
CT检查:CT对于死骨的显示比X线更清晰,能更准确地发现较小的死骨以及骨破坏的细节,还可清晰显示窦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复杂部位的慢性骨髓炎诊断更有优势,比如骨盆等复杂骨结构的慢性骨髓炎,CT能更好地呈现病变情况。
MRI检查:MRI在慢性骨髓炎早期诊断中价值较高,能早期发现骨髓内的炎性改变,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还可显示软组织的炎症范围,对于判断感染是否累及周围软组织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区分骨髓炎是处于活动期还是静止期方面有独特作用,不同年龄患者MRI表现基本相似,但儿童因骨骼特点,需注意与正常骨髓组织发育等情况鉴别。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在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静止期时血常规可无明显异常。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变化基本遵循此规律,但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等特点,白细胞计数波动可能相对成人更明显,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血沉(ESR):血沉加快常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慢性骨髓炎活动期血沉多升高,静止期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年龄对血沉影响不大,但儿童新陈代谢较快,血沉本身可能相对成人稍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C-反应蛋白(CRP):CRP在感染时迅速升高,慢性骨髓炎活动期CRP明显升高,静止期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其变化能较好反映炎症活动程度,不同年龄患者CRP变化规律相似。
鉴别诊断疾病
骨结核:骨结核也可表现为局部窦道形成、骨质破坏等,但其病变多累及松质骨,常出现冷脓肿,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影像学上骨结核的骨质破坏多有特征性,如可见骨质破坏伴骨质疏松,病灶周围可有软组织肿胀,而死骨形成相对较少见,可通过病史、结核相关检查与慢性骨髓炎鉴别。不同年龄人群骨结核与慢性骨髓炎鉴别时,儿童骨结核需注意与先天性骨疾病等鉴别,成人骨结核需排除其他感染性骨病。
骨肿瘤:某些骨肿瘤如骨肉瘤、尤文肉瘤等也可能有局部疼痛、肿胀、骨质破坏等表现,骨肿瘤患者一般无急性感染病史,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感染指标异常,影像学上骨肿瘤的骨质破坏多有其独特的影像学特征,如骨肉瘤可见瘤骨形成,尤文肉瘤可有“葱皮样”骨膜反应等,通过影像学、病理检查等可与慢性骨髓炎鉴别。不同年龄骨肿瘤与慢性骨髓炎鉴别时,儿童骨肿瘤相对成人有其发病特点,需更加细致地进行鉴别。
硬化性骨髓炎:硬化性骨髓炎主要表现为局部骨质硬化,疼痛较轻,X线表现为骨干广泛性增生硬化,骨髓腔狭窄甚至消失,与慢性骨髓炎的骨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有所不同,可通过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鉴别,不同年龄患者硬化性骨髓炎与慢性骨髓炎鉴别时,需考虑不同年龄骨骼生理病理特点对表现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