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感染)、尿道损伤(器械检查损伤、性生活损伤)、尿道梗阻(尿道结石、尿道狭窄)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儿童、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免疫力低易发病)。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道炎最常见的细菌之一,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可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尿道、膀胱等泌尿系统,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距离肛门较近,更容易被大肠埃希菌感染,尤其在月经期、性生活后等情况下,感染风险增加。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也可导致尿道炎,通常与皮肤表面的葡萄球菌定植有关,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葡萄球菌可侵入尿道引起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尿道炎。
2.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
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行为不检点、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中高发。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尿道炎,起病相对较缓慢,症状可能不如细菌感染那么典型,但同样会导致尿道炎症反应,影响尿道的正常功能,并且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附睾炎、盆腔炎等并发症,对生殖系统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尿道损伤
1.器械检查损伤
在进行尿道器械检查时,如尿道镜检查、膀胱镜检查等,如果操作不规范或器械本身不光滑,可能会造成尿道黏膜的损伤,从而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尿道引发感染。例如儿童进行尿道器械检查时,由于尿道相对较细,操作更需谨慎,否则更容易导致尿道损伤,增加尿道炎的发病风险。
2.性生活损伤
过于剧烈的性生活可能会导致尿道黏膜的擦伤,从而为病原体的入侵打开门户。尤其是女性在性生活中,如果男方动作粗暴,更容易引起尿道损伤,进而引发尿道炎。此外,性生活时的不注意卫生,也会增加病原体传播导致尿道炎的可能性。
三、尿道梗阻
1.尿道结石
尿道内的结石会阻碍尿液的正常排出,使尿液在尿道内潴留,一方面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另一方面结石对尿道黏膜的长期刺激也会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容易引发尿道炎。例如患有尿道结石的患者,由于结石的存在,尿液引流不畅,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尿道的细菌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炎症状。
2.尿道狭窄
先天性尿道狭窄或后天性尿道狭窄(如尿道外伤后瘢痕形成等)会导致尿道管径变窄,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尿道内积聚,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尿道炎。尿道狭窄患者由于长期存在排尿困难,尿液引流不畅,尿道炎的发生风险较高,而且一旦发生尿道炎,治疗也相对困难,因为狭窄的尿道会影响药物等治疗措施的有效送达。
四、机体免疫力低下
1.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泌尿系统的防御功能也会减弱。例如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引发尿道炎。而且老年人尿道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
2.儿童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如果儿童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经常清洗会阴部等,就容易导致病原体感染尿道引发尿道炎。另外,儿童在玩耍时可能会接触到一些不洁物品,也可能增加尿道炎的发病风险。
3.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如患有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受到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力极低,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尿道炎。这些患者一旦发生尿道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治疗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治疗和尿道炎的抗感染治疗等多方面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