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韧带损伤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方式。非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损伤轻、稳定性尚可患者,通过支具固定及康复训练;手术治疗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有单束和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急性完全性合并其他损伤及慢性明显不稳影响活动时考虑手术,急性完全性交叉韧带损伤尽早手术(2-6周内),术后康复关键,不同患者康复有差异,儿童、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康复需特殊考虑。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部分损伤程度较轻、膝关节稳定性尚可的患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比如损伤未累及前交叉韧带的大部分纤维、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仍能保持基本稳定等情况。非手术治疗主要通过支具固定来限制膝关节异常活动,促进损伤韧带部分修复。一般会使用膝关节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特定角度,如屈膝30°左右,限制膝关节过度屈伸,为韧带修复创造条件。
2.康复训练:在固定期间需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同时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关节僵硬。比如每天定时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多次;当膝关节活动度允许时,开始进行小范围的屈伸活动练习。
二、手术治疗
1.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式
单束重建: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取患者自身的肌腱(如腘绳肌腱、髌腱等)或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通过在膝关节上建立骨隧道,将移植肌腱固定在隧道内,恢复前交叉韧带的结构和功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运动和日常生活。
双束重建:相比单束重建,双束重建更符合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能够更好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对于一些运动水平较高、对膝关节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患者可能更适合,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
2.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式
急性后交叉韧带损伤:如果是急性完全性后交叉韧带损伤,且合并有其他结构损伤(如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等),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同样可采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恢复膝关节的后向稳定性。
慢性后交叉韧带损伤:对于慢性后交叉韧带损伤,根据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情况及症状严重程度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若膝关节出现明显不稳,影响日常活动,则考虑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
3.手术时机:一般来说,对于急性完全性交叉韧带损伤,如无手术禁忌证,应尽早手术,通常建议在损伤后2-6周内进行手术,此时手术效果相对较好,患者康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理想。但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患者,如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感染等,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迟手术时机。
4.术后康复:术后康复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度训练,逐步增加活动范围;术后2-6周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量训练;术后3-6个月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平衡、本体感觉训练以及回归运动的相关训练。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康复进度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年轻、运动需求高的患者康复进度可能相对较快,但都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重建韧带再损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还在发育,康复训练需更加谨慎,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损伤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注重保护儿童膝关节的正常生长发育,避免因康复不当影响骨骼发育。女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注意与男性在生理结构和运动需求上的差异,比如女性膝关节相对更易出现一些特定的不稳定情况,康复时要加强相应的稳定性训练。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康复时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对康复的影响,在康复训练中密切监测血糖,确保康复训练安全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