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依病原菌选敏感抗生素,静脉转口服,持续数周)、手术治疗(清创引流术,脓肿形成时用,排脓控感染;死骨清除术,慢性骨髓炎死骨大且保守无效时用,清死骨促愈合;骨皮质开窗术,急性骨髓炎早期骨膜下脓肿形成且骨质破坏不明显时用,引流减压力)、其他治疗方法(局部制动,急慢性患者均需,用器具固定患肢,防感染扩散促修复;高压氧治疗,辅助治疗骨髓炎,尤其是慢性骨髓炎,提组织氧含量,改善缺氧促修复,儿童需遵安全规范)。
一、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
适用情况:急性骨髓炎早期,应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通过静脉给药,待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选用苯唑西林等抗生素。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是关键,一般抗生素使用需持续数周,以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内的细菌,防止转为慢性骨髓炎。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及药物代谢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作用原理: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等方式发挥杀菌作用,从而控制骨髓内的感染炎症。
二、手术治疗
1.清创引流术
适用情况:当骨髓炎局部形成脓肿时,需及时进行清创引流。对于急性骨髓炎有骨膜下脓肿形成的情况,应尽早切开引流,防止感染向骨髓腔扩散。手术时要彻底清除脓液、坏死组织等。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操作需考虑其身体耐受及局部组织特点,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避免影响骨骼正常生长。
作用原理:通过切开病灶,排出脓液,减轻局部压力,控制感染扩散,为炎症消退创造条件。
2.死骨清除术
适用情况:慢性骨髓炎患者若有死骨形成,且死骨较大、影响病灶愈合时,需行死骨清除术。例如,X线检查显示有明显死骨存在,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特殊性,在清除死骨时要注意尽量保留正常骨组织,避免过度清除影响骨骼生长和发育。
作用原理:清除无活性的死骨,去除感染灶的核心部分,促进新生骨组织长入,利于病灶愈合。
3.骨皮质开窗术
适用情况:急性骨髓炎早期,骨膜下脓肿形成但骨质破坏不明显时,可采用骨皮质开窗术,以引流骨髓腔内的感染物。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实施骨皮质开窗术时,要根据其骨骼的厚度和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开窗部位和大小,确保手术既能有效引流又不影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作用原理:通过在骨皮质上开窗,使骨髓腔内的感染物质得以引流,降低骨髓腔内压力,减轻炎症对骨组织的破坏。
三、其他治疗方法
1.局部制动
适用情况: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骨髓炎患者,都需要进行局部制动。通过使用石膏、支具等固定患肢,减少患肢活动,避免感染扩散,同时也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病变部位的修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泼好动,需要家长加强看护,确保制动措施有效执行,并且要选择合适的制动器具,既要保证制动效果,又不能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如避免使用过紧的石膏影响肢体血液循环等。
作用原理:减少患肢的负重和活动,降低病灶处的应力,促进炎症部位的修复和愈合。
2.高压氧治疗
适用情况:辅助治疗骨髓炎,尤其是慢性骨髓炎。高压氧可以提高组织的氧含量,改善局部的缺氧状态,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有利于病灶的修复。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考虑高压氧治疗,但儿童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氧浓度和治疗时间,遵循儿科高压氧治疗的安全规范,确保治疗过程安全有效。
作用原理:在高压环境下,血液中物理溶解氧增加,组织氧含量和氧分压升高,改善局部缺氧,抑制厌氧菌生长,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组织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