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需综合多因素选择,包括保守治疗(适用于身体差不耐受手术者,有牵引、卧床休息护理等措施)、手术治疗(内固定适用于移位不严重者,人工关节置换分全髋和半髋,适用于不同情况),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需循序渐进以提高生活质量。
一、保守治疗
(一)适用情况
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一些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极高的患者。
(二)具体措施
1.皮肤牵引或骨牵引:通过牵引维持骨折断端的对位,减轻疼痛,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牵引时间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需密切观察牵引效果及患者肢体血运等情况。在牵引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牵引过度或不足,同时要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牵引所致的皮肤损伤等并发症。
2.卧床休息与护理:患者需长期卧床,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但要避免骨折部位的不必要活动。
二、手术治疗
(一)内固定手术
1.适用情况: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好,骨折移位不严重的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可考虑内固定手术。如GardenⅠ、Ⅱ型骨折等。
2.手术方式及原理:通过合适的内固定装置(如空心钉等)将骨折断端固定,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促进骨折愈合。内固定手术的优点是可以保留患者自身的髋关节,尽量维持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但内固定手术存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风险,需要患者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股骨头血运状况。
(二)人工关节置换术
1.全髋关节置换术
适用情况:对于年龄较大、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风险高的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合并严重髋关节疾病、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
手术原理:将病变的股骨头和髋臼表面切除,分别置换为人工股骨头和髋臼假体,恢复髋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患者的行走功能。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2.半髋关节置换术
适用情况:主要适用于高龄、身体状况较差、预期寿命相对较短的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
手术原理:仅置换股骨头,保留患者自身的髋臼。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恢复相对较快,但远期可能存在髋臼磨损等问题。
三、康复治疗
(一)早期康复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康复都非常重要。术后或牵引期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关节和足趾的屈伸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同样有助于维持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
(二)中期康复
随着骨折的愈合,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如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髋关节的屈伸、外展等活动。可借助康复器械进行辅助锻炼,逐步增加肢体的负重能力。此阶段需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过度负重导致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等情况。
(三)后期康复
当骨折完全愈合后,进行全面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行走训练、平衡训练等,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受伤前的生活状态。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中老年人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家人可给予协助和陪伴。
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健康状况、骨折类型等多方面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同时注重康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