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外伤史者、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患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儿童因骨骼发育等易感染且控制不当易转慢性,有外伤史者外伤致骨完整性破坏易感染转慢性,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等致感染风险高且难控易转慢性,免疫力低下人群免疫防御弱感染易迁延成慢性,相应人群需做好防护、护理及及时就医。
一、儿童人群
1.原因及相关情况
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血供丰富,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例如儿童皮肤破损后,细菌易通过伤口侵入骨骼引发感染。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对感染的抵御能力较弱,容易患上急性骨髓炎,若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彻底,就可能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比如一些儿童在玩耍过程中皮肤擦伤,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细菌进而侵袭骨骼,导致骨髓炎的发生,如果急性期控制不佳,就容易发展为慢性。
2.温馨提示
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皮肤状况,避免儿童皮肤受伤,一旦受伤要及时、正确地进行清创处理。儿童日常活动较多,家长需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减少受伤风险,因为儿童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感染控制不当就易转为慢性,所以早期的防护至关重要。
二、有外伤史人群
1.原因及相关情况
外伤会使骨骼表面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菌容易进入骨骼内部。例如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细菌很容易定植在骨折部位。外伤后局部组织损伤,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局部抵抗力下降,细菌更易繁殖生长,若感染未能得到彻底控制,就可能发展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比如车祸导致的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如果伤口护理不当,就容易引发骨髓感染,进而转为慢性。
2.温馨提示
有外伤史的人群,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等情况的患者,要严格遵循医生的伤口护理建议,定期换药,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感染迹象,要及时就医,因为外伤后感染控制不佳是转为慢性骨髓炎的重要诱因,早期发现感染迹象并处理能有效降低转为慢性的风险。
三、糖尿病患者
1.原因及相关情况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病变会使局部感觉减退,降低了机体对感染的早期察觉和抵御能力。例如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小破损,由于局部血液循环差,自身难以有效修复和抵御细菌感染,细菌容易侵袭骨骼,从而增加了患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风险。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骨髓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显著增高,且病情往往更难控制,易转为慢性。
2.温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血糖稳定。同时,要加强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皮肤情况,避免足部受伤,一旦足部有任何异常,如小的擦伤、水泡等,都要重视,及时进行处理,因为高血糖环境和血管神经病变使得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骨髓感染且转为慢性,良好的血糖控制和足部护理能降低患病风险。
四、免疫力低下人群
1.原因及相关情况
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者等。这类人群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减弱,难以有效清除入侵的细菌。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当骨骼受到细菌感染时,机体不能及时有效地调动免疫细胞来杀灭细菌,感染容易迁延不愈,进而发展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在受到细菌侵袭骨骼时,就更易出现慢性骨髓炎的情况。
2.温馨提示
免疫力低下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一旦出现骨骼相关的感染迹象,如局部疼痛、肿胀等,要尽早就诊,因为免疫力低下使得感染难以有效控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转为慢性骨髓炎非常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