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检测、呼气峰流速变异率测定)、气道炎症指标检测(痰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过敏原检测及影像学检查,还需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异物等鉴别,综合多方面因素明确诊断以制定合理方案,重视早期识别与准确判断改善预后。
一、临床表现评估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多样,通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不同年龄段儿童表现有一定差异,婴幼儿哮喘起病较急,常伴有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哮喘症状相对典型,喘息症状较突出。此外,要注意了解症状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的关系,这些因素常可诱发哮喘发作或使症状加重。
二、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是评估气流受限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和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计算FEV/FVC比值,若该比值小于正常预计值的下限,提示存在气流受限。对于5岁以上能够配合的儿童,可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则提示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有助于哮喘的诊断。对于5岁以下不能配合的儿童,可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若激发试验阳性也支持哮喘的诊断,但需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患儿的耐受性。
2.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测定:PEF可反映气道通气功能的变化,通过每日定时(清晨和傍晚)测定PEF,计算日内变异率,若PEF变异率≥20%,提示气道存在可逆性改变,对哮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气道炎症指标检测
1.痰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测:诱导痰液后检测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提示存在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对哮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对于考虑为过敏性哮喘的患儿。
2.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FeNO水平升高常提示气道存在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儿童哮喘患儿FeNO水平多升高,且其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及病情控制情况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哮喘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反应监测的指标之一。
四、过敏原检测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明确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宠物皮屑、霉菌、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海鲜等)等。明确过敏原有助于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哮喘发作。但需注意,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不一定就意味着患儿一定患有哮喘,还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五、影像学检查
一般情况下,哮喘患儿胸部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在发作期可能出现过度通气、肺纹理增多等表现。对于病情较重或怀疑有其他并发症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以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先天性气道畸形、肺部肿瘤等。
六、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引起喘息、咳嗽等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如毛细支气管炎、先天性喉喘鸣、支气管异物、胃食管反流病等。例如,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婴儿,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也表现为喘息,但一般病情相对较轻,病程具有自限性;支气管异物多有异物吸入史,可突然出现呛咳,随后出现喘息等症状,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异物影像。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一般可进行鉴别诊断。
总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气道炎症指标检测、过敏原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同时要注意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从而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对于儿童哮喘的诊断,要重视早期识别和准确判断,以便及时干预,改善患儿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