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子腺样体肥大是由鼻咽部及其毗邻部位或腺样体自身炎症反复刺激等致腺样体病理性增生,常见病因有感染和过敏,有局部(鼻塞、耳部、鼻部症状)和全身(影响生长发育等)表现,诊断靠鼻咽镜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和手术,小儿护理要注意饮食、生活及病情观察等以保障健康。
常见病因
感染因素:
儿童时期鼻咽部易发生急慢性炎症,如反复的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反复刺激腺样体,导致腺样体充血、水肿,进而增生肥大。例如,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蔓延至腺样体,就可能引发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自身的炎症也可使其发生病理性增生,像腺样体炎反复发作,会促使腺样体组织增生。
过敏因素:
小儿若属于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会引起鼻咽部黏膜过敏反应,导致腺样体组织水肿、增生。研究表明,过敏体质的儿童发生腺样体肥大的几率相对较高,因为过敏反应会持续刺激腺样体,使其不断增生。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鼻塞: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可引起鼻塞,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儿童会表现出呼吸不畅,在睡眠时可能会出现频繁翻身、憋醒等情况。
耳部症状:肥大的腺样体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例如,有的儿童会因为腺样体肥大导致听力受到影响,从而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
鼻部症状:常并发鼻炎、鼻窦炎,出现流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鼻涕向后流入咽部,还可引起咳嗽等症状。
全身症状:
长期腺样体肥大导致慢性缺氧,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身材矮小、营养不良、智力发育迟缓等。儿童可能会比同龄儿童身材偏矮,营养状况不佳,学习能力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还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夜惊、磨牙、遗尿等症状。
诊断方法
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形态及部位等情况,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鼻内镜可以清晰地看到腺样体是否堵塞后鼻孔,以及堵塞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如鼻咽侧位X线片、CT等,可测量腺样体的大小,并判断腺样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鼻咽侧位X线片可以初步评估腺样体的厚度,CT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腺样体的具体形态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先采取保守治疗。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腺样体可能会逐渐萎缩,病情可能得到缓解。例如,让儿童加强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如合并鼻炎、鼻窦炎等,可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鼻塞等症状。
手术治疗:
若腺样体肥大引起呼吸暂停、听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为腺样体切除术,目前多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准、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特殊人群(小儿)护理与注意事项
饮食方面:保证小儿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鼻咽部炎症反应。
生活护理: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温度和湿度适宜。让小儿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保持家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小儿的呼吸情况、睡眠情况、耳部症状等。若发现小儿出现呼吸急促、睡眠中严重打鼾、耳痛、听力明显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小儿鼻子腺样体肥大是一种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疾病,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保障小儿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