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关节炎由创伤引起,与创伤因素(关节内骨折、脱位、软骨损伤)、力学因素(关节不稳定、面负重不平衡)及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相关,创伤致软骨等结构损伤、力学环境改变,再加上年龄增长、性别激素变化、不良生活方式等,易引发该疾病。
一、创伤因素
1.关节内骨折:当发生关节内骨折时,骨折端的不平整会破坏关节软骨的正常结构和力学环境。例如,膝关节内骨折后,关节面的不光滑会使关节在活动过程中软骨受到异常的摩擦、撞击等应力,导致软骨细胞损伤、软骨基质降解,进而影响软骨的营养供应和修复能力,为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埋下隐患。儿童若发生关节内骨折,由于其软骨和骨骼的发育尚未成熟,骨折对关节结构的破坏可能会对未来关节的正常发育和功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增加后期患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
2.关节脱位:关节脱位会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软骨等结构的损伤。比如肩关节脱位,脱位过程中可能会牵拉或撕裂关节盂唇等软骨结构,破坏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解剖关系。长期来看,这种不稳定的关节环境会使关节软骨承受异常的应力分布,加速软骨的退变。对于老年人,本身关节软骨的弹性和修复能力就相对较弱,关节脱位后更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3.关节软骨损伤:直接的外力作用导致关节软骨损伤,如运动时的扭伤、挫伤等。软骨损伤后,其自身的修复能力有限,因为软骨内没有血管,营养物质主要依赖滑膜分泌的滑液扩散供应。一旦软骨损伤,滑液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清除受到影响,软骨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导致软骨逐渐退化。运动员由于经常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关节软骨损伤的概率相对较高,若后期修复不当,更容易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
二、力学因素
1.关节不稳定:创伤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结构受损,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例如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的前后稳定性遭到破坏,在行走、跑步等活动中,关节会出现异常的错动,使得关节软骨承受不均匀的应力。长期的不均匀应力会引起软骨的磨损、剥脱,进而刺激软骨下骨的增生、硬化等改变,最终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对于年轻的体力劳动者,由于日常活动中关节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荷,关节不稳定会更快地导致软骨的损伤和退变。
2.关节面负重不平衡:创伤后关节面出现塌陷、增生等情况,导致关节面负重不平衡。比如髋关节创伤后,股骨头出现塌陷,使得髋关节的负重区域发生改变,原本均匀分布的应力集中到了局部区域。过度集中的应力会加速该区域软骨的磨损和骨质的增生,从而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退变,若再出现关节面负重不平衡的情况,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三、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本身会发生自然退变,弹性降低、修复能力减弱。如果同时有创伤因素存在,就更容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老年人关节软骨中的蛋白多糖含量减少,软骨的韧性和抗磨损能力下降,在受到创伤后,软骨的修复和适应能力较差,所以老年人创伤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几率相对较高。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退变。所以女性在经历创伤后,相比男性可能更容易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例如绝经后的女性发生膝关节创伤后,软骨退变的速度可能会比同龄男性更快。
3.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关节承受的负荷较大,创伤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更高。比如煤矿工人长期在井下负重劳作,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大,若发生膝关节创伤,就更容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而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弱,关节稳定性差,在受到创伤后也较易出现关节的异常应力分布,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