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牵引治疗是通过外力使骨折复位、固定、缓解疼痛的方法,有皮牵引和骨牵引等类型,操作有准备和实施过程,有复位、固定、缓解疼痛等作用,存在皮肤损伤、血液循环障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牵引治疗的注意事项。
牵引的类型及适用情况
皮牵引:通过粘贴在皮肤上的牵引带施加牵引力,适用于小儿股骨骨折等情况,由于小儿骨质相对较软,皮牵引对皮肤的刺激性相对较小且能达到一定的牵引效果。对于成人股骨骨折,皮牵引一般作为暂时性的牵引措施或者辅助牵引。
骨牵引:通过穿入骨骼内的钢针施加牵引力,适用于成人较为严重的股骨骨折,如粉碎性骨折、骨折端移位明显等情况。骨牵引的力量相对较大,能够更好地纠正骨折的移位。例如,对于一些不稳定的股骨骨折,骨牵引可以使骨折端得到有效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
股骨骨折牵引治疗的操作过程
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骨折的类型、患者的全身状况等。然后选择合适的牵引装置和牵引方式。对于骨牵引,需要选择合适的钢针穿刺部位,一般会选择股骨髁上或者胫骨结节等部位进行钢针穿刺。
牵引实施:皮牵引时,按照皮牵引的操作规范粘贴牵引带并施加适当的牵引力;骨牵引则是将钢针正确穿入骨骼后连接牵引装置,通过滑轮等装置施加牵引力,牵引重量会根据骨折的情况等因素来确定,一般需要逐渐调整重量以达到复位的目的。在牵引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患肢血运、感觉等情况,防止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等并发症。
股骨骨折牵引治疗的作用
复位骨折:利用牵引力的作用,对抗骨折端的肌肉收缩力等,使骨折端逐渐达到解剖复位或者功能复位。例如,对于因肌肉牵拉导致明显移位的股骨骨折,通过牵引可以将骨折端拉开,纠正移位,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固定骨折:牵引装置可以使骨折端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防止骨折端再次移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牵引提供的稳定环境有助于骨痂的形成和骨折的修复。
缓解疼痛:牵引可以放松骨折周围的肌肉,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当骨折端得到一定程度的复位和固定后,疼痛也会相应缓解。
股骨骨折牵引治疗的并发症及应对
皮肤损伤:皮牵引时可能出现皮肤过敏、水疱等情况,此时需要及时调整牵引带的位置和松紧度,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出现水疱等情况可以进行相应的局部处理。骨牵引时钢针穿刺部位可能出现感染等情况,需要严格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等护理操作,一旦出现感染迹象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血液循环障碍:牵引过程中如果牵引重量过大或者牵引位置不当等,可能导致患肢血液循环障碍,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降低、肤色改变等情况。此时需要立即调整牵引重量和位置,必要时可能需要暂时解除牵引等措施来改善血液循环。
关节僵硬:长期牵引患者由于患肢活动减少,可能出现关节僵硬的情况。在牵引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等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允许的情况下逐渐进行关节的活动锻炼,预防关节僵硬的发生。
特殊人群在股骨骨折牵引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股骨骨折进行牵引治疗时,要特别注意牵引重量的控制,因为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过重的牵引重量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皮肤情况,由于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皮牵引时更要注意防止皮肤损伤。在进行功能锻炼时,要根据儿童的配合程度等情况适当调整锻炼方式和强度。
老年人:老年人股骨骨折牵引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牵引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骨折端再次移位以及牵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老年人全身状况相对较差,需要加强营养支持等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循序渐进,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调整锻炼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