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是慢性炎症刺激致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大小不一、色鲜红、易出血,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部分无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需摘除并送病理,术后治炎症;宫颈囊肿是新生鳞状上皮阻塞腺管口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多为青白色小囊泡,育龄期多见,一般无症状,妇科检查可初步诊断,小且无症状定期查,大或感染用物理治疗,孕期观察,有高危因素密切监测。
宫颈息肉是慢性炎症刺激致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大小不一、色鲜红、易出血,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部分无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需摘除并送病理,术后治炎症;宫颈囊肿是新生鳞状上皮阻塞腺管口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多为青白色小囊泡,育龄期多见,一般无症状,妇科检查可初步诊断,小且无症状定期查,大或感染用物理治疗,孕期观察,有高危因素密切监测。
一、定义与本质
宫颈息肉:是宫颈组织增生形成的赘生物,通常是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本质是炎症性病变伴随组织增生。
宫颈囊肿:又称纳氏囊肿,是宫颈转化区鳞状上皮取代柱状上皮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的囊肿,本质多为生理性变化。
二、外观与形态
宫颈息肉:大小不一,多呈舌形,直径一般在几毫米至1厘米左右,颜色鲜红,质地柔软脆弱,易出血,有的宫颈息肉可有细长的蒂与宫颈相连。
宫颈囊肿:一般为单个或多个青白色小囊泡,突出于宫颈表面,内含无色黏液,小的如米粒,大的可长得如玉米粒大小,表面光滑。
三、好发情况
宫颈息肉: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但多见于30-50岁有性生活且有宫颈慢性炎症的女性,长期的阴道炎、宫颈炎等慢性炎症刺激是其常见诱因。
宫颈囊肿: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主要是由于宫颈的生理变化导致,当然,有宫颈慢性炎症等情况时也可能促进其形成,但相对来说生理性因素更为主要。
四、症状表现
宫颈息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白带增多,白带中带有血丝,或者在性生活后有少量阴道出血等症状,尤其是在性生活刺激后容易出血,这是因为息肉组织脆弱。
宫颈囊肿:一般也无明显症状,通常也是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只有当囊肿合并感染等情况时,可能出现白带增多且伴有异味等症状,若囊肿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出现腰骶部疼痛等不适,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五、诊断方法
宫颈息肉:主要通过妇科检查直观看到宫颈口有息肉样物,同时结合病史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可做病理检查来明确息肉的性质,排除恶变等情况。
宫颈囊肿: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宫颈表面的青白色小囊泡,一般通过妇科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情况,可能会结合阴道镜检查等进一步辅助诊断,通常宫颈囊肿多为良性,一般不需要做病理检查来明确,但如果有异常表现时也可能会进行活检等。
六、处理方式
宫颈息肉:一旦发现通常建议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息肉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对于有宫颈慢性炎症的患者,术后还需要针对炎症进行相应治疗,以减少复发的可能。对于年龄较大、多次复发等情况的宫颈息肉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因为虽然多数为良性,但也有极少数可能发生恶变。
宫颈囊肿:如果宫颈囊肿较小且无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即可;如果囊肿较大或合并感染等情况,可采用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方法进行处理,物理治疗后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同时定期复查。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发现宫颈囊肿,一般以观察为主,因为孕期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囊肿情况,生产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处理;对于有宫颈病变高危因素的女性发现宫颈囊肿,需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宫颈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