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按早期(1-2周)、中期(3-6周)、后期(6周以上)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及肩、腕关节活动训练;中期开展骨折端稳定后的肌肉力量及肘关节活动训练;后期进行全面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各阶段针对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以促进康复及恢复生活能力。
适用人群:所有左肱骨骨折患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及有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对于儿童,要在家长协助下进行,避免因配合度低影响训练效果;对于老年人,要根据其身体耐受程度适当调整强度。
具体方法:患者保持坐位或卧位,尽量用力收缩左上肢的肌肉,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通过这种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不引起骨折端的明显活动。
肩、腕关节活动训练:
适用人群:无明显禁忌证的左肱骨骨折患者。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等不能长时间保持特定体位训练的患者,要缩短每次训练时间。
具体方法:肩关节可进行前屈、后伸的小范围活动,前屈时尽量将手臂向前抬起,后伸时尽量将手臂向背后伸展;腕关节可进行屈伸活动,屈伸时要缓慢、平稳,每个动作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种训练可以维持肩、腕关节的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
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3-6周)
骨折端稳定后的肌肉力量训练:
适用人群:经过医生评估骨折端相对稳定的患者。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注意训练时的血糖变化,若在训练中出现不适要及时调整;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要提醒其尽量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骨折愈合。
具体方法:可以进行手持轻重量物体的训练,如手持1-2公斤的小沙袋进行左上肢的屈伸练习,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3-4组。通过增加肌肉的负荷来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骨折端的愈合。
肘关节活动训练:
适用人群:左肱骨骨折患者且骨折端稳定后可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训练的趣味性,以提高其配合度;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到美观因素对训练的影响,但要以康复效果为主。
具体方法: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左上肢放在桌上,逐渐弯曲和伸直肘关节,可借助健侧上肢辅助进行,每次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从小于90度开始,逐渐增加到120-130度左右,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此训练有助于恢复肘关节的活动功能。
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全面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
适用人群:骨折已基本愈合的患者。对于有肥胖问题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训练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关节损伤;对于有既往肩部疾病史的患者,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肩关节的活动训练,防止旧病复发。
具体方法:肩关节可进行全方位的活动训练,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每个方向的活动都要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如前屈可达180度,外展可达90度等;肌肉力量训练可增加重量,如手持2-3公斤沙袋进行更强化的屈伸、外展等训练,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3-4组。同时还可以进行左上肢的抗阻力训练,如与健侧上肢进行对抗等长收缩训练,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和肢体的协调性。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适用人群:所有骨折后期患者,以恢复正常生活功能为目标。对于老年人,要着重训练其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独立生活;对于工作需要使用上肢的患者,要根据其工作需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如从事手工劳动的患者要训练手部的精细动作恢复。
具体方法:进行如穿衣、梳头、端碗、写字等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从简单动作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动作,每次训练可持续20-30分钟,每天1-2次。通过这些训练使患者能够逐步恢复受伤前的日常生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