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手术先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患者评估和器械准备;选择合适麻醉方式;手术时体位摆放、选切口、显露椎板、椎板减压(单节段开窗减压、多节段扩大减压)、神经根松解,然后冲洗缝合;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早期康复护理,如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手术精细需术者具技能经验确保安全有效。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腰椎管狭窄的病程、症状演变等,同时评估患者的身体一般状况,如心肺功能等,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术前进行相应的处理以降低手术风险。例如,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需评估其心功能,必要时请心内科会诊协助调整心功能。
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明确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等情况。
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如腰椎X线、CT、MRI等,以准确了解腰椎管狭窄的部位、程度等病变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手术器械准备
准备常规的骨科手术器械,如骨刀、骨钻、拉钩等,同时准备与腰椎管狭窄手术相关的特殊器械,如神经剥离子等。
二、麻醉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常用的有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适用于不能配合椎管内麻醉或者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等不适合椎管内麻醉的患者;椎管内麻醉则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阻滞等,对于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患者可优先考虑椎管内麻醉。
三、手术步骤
1.体位摆放
患者一般取俯卧位,在腹部垫枕,使腹部悬空,以减轻腹部压力对呼吸等的影响,并保持腰椎处于过伸位,有利于手术操作。
2.切口选择
根据病变的节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一般采用后正中切口,从病变节段上方的椎板间隙开始,向下延伸至病变节段下方的椎板间隙。例如,病变在腰4-5节段,切口一般从腰3棘突下方开始至腰5棘突上方。
3.显露椎板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然后用骨膜剥离器向两侧剥离椎旁肌肉,显露双侧的椎板、关节突等结构。在剥离肌肉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神经根等重要结构,操作应轻柔。
4.椎板减压
开窗减压:对于单节段的腰椎管狭窄,可采用椎板开窗减压的方法。用咬骨钳或椎板咬骨钳咬除部分椎板,显露黄韧带,然后切除黄韧带,显露硬膜囊和神经根。如果是多节段的腰椎管狭窄,则需要进行广泛的椎板减压。
扩大减压:使用椎板拉钩将两侧的椎板拉开,用高速磨钻或骨刀等进一步扩大减压范围,去除增生的关节突、肥厚的椎板等压迫因素,使椎管的矢状径和横径恢复正常,充分解除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在减压过程中要密切注意保护神经根,避免神经损伤。
5.神经根松解
当神经根受压粘连时,用神经剥离子等轻柔地分离神经根周围的粘连组织,使受压的神经根得到充分松解。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神经根,防止神经损伤。
6.冲洗缝合
彻底冲洗手术视野,清除骨屑等异物,然后依次缝合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皮下组织和皮肤。
四、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1.术后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同时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如下肢的感觉、运动等情况。
2.康复护理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进行下肢的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范围,如术后1-2周可开始进行直腿抬高锻炼等。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康复锻炼的循序渐进,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总之,腰椎管狭窄手术是一个较为精细的操作过程,需要术者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同时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