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传播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病毒如腮腺炎病毒)、尿液反流、输精管堵塞或狭窄、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阴囊损伤、长期久坐或憋尿等其他因素。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常见细菌:大肠杆菌是引起附睾炎较为常见的细菌之一。在尿道、前列腺等部位的大肠杆菌可通过尿道逆行感染至附睾。例如,不洁的性行为、不注意个人卫生等情况可能增加尿道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大肠杆菌等细菌沿着输精管等途径蔓延至附睾引发炎症。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引起附睾炎,当皮肤等部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附睾引起感染,这种血行感染在机体免疫力较低时更易发生,比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血行感染附睾的几率相对较高。
性传播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性传播病原体也是引起附睾炎的重要原因。在性活跃的中青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不洁的性生活史是重要的诱因。例如,与感染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的性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后,病原体可直接感染尿道,然后向上蔓延至附睾,引发附睾炎。这类人群往往有明确的性传播风险因素,需要特别注意性卫生。
2.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腮腺炎病毒是引起附睾炎的常见病毒之一,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约有20%-30%会合并附睾炎。腮腺炎病毒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附睾,引起病毒性附睾炎。儿童在感染腮腺炎病毒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病毒可能侵犯生殖系统相关组织,包括附睾,导致附睾出现炎症反应。
二、尿液反流
当尿液从尿道逆流进入射精管,进而反流至附睾时,尿液中的化学物质等可刺激附睾引发炎症。例如,某些先天性的尿道结构异常,如尿道瓣膜等,可导致尿液容易反流。另外,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尿道梗阻,使得尿液反流的几率增加,从而增加附睾炎的发生风险。中青年人群如果存在尿道操作史,如导尿等,也可能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尿液反流至附睾引发炎症。
三、输精管堵塞或狭窄
先天性的输精管堵塞或狭窄可影响附睾内液体的正常排出和循环,使得附睾内环境改变,容易引发炎症。后天性的因素,如附睾炎反复发作导致输精管粘连、狭窄等,也会影响附睾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既往有附睾炎病史的患者,炎症反复刺激可能导致输精管局部组织增生、粘连,进而出现狭窄,影响附睾内物质的引流,长期如此就容易再次引发附睾炎或者使炎症持续存在。
四、机体免疫力低下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包括引起附睾炎的病原体,更容易发生附睾炎且病情往往较为复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异反应的人群,其自身免疫力受到抑制,也容易发生附睾炎等感染性疾病。
五、其他因素
阴囊损伤:阴囊受到外力撞击等损伤后,附睾组织可能受到直接的创伤,局部组织受损后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炎症。例如,运动时阴囊受到碰撞、性生活中过于剧烈的动作等都可能导致阴囊损伤,进而增加附睾炎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来说,玩耍时的意外碰撞等也可能导致阴囊损伤引发附睾炎,因此在儿童的日常活动中需要注意保护阴囊部位。
长期久坐或憋尿:长期久坐会导致会阴部血液循环不畅,局部温度升高,为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也影响附睾的正常血液循环和代谢。长期憋尿会使尿液在尿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尿液反流至附睾的几率,从而增加附睾炎的发生风险。例如,一些职业需要长期久坐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等,以及有长期憋尿习惯的人群,相对更容易患上附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