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路感染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尿路梗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致尿液排出不畅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年龄、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致免疫力降易感染)、医源性因素(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器械检查易破坏防御屏障引发感染)。
一、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男性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尿路感染病原菌的80%左右。大肠埃希菌可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泌尿系统,尤其在男性存在尿道结构异常(如尿道狭窄)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更容易引发感染。例如,患有糖尿病的男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降低,大肠埃希菌更容易在泌尿系统定植并引起感染。
变形杆菌:变形杆菌也常导致男性尿路感染,它具有尿素酶活性,能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pH值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且容易形成尿路结石,与尿路结石合并存在时,变形杆菌感染更易反复发作。
铜绿假单胞菌:在男性长期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器械检查后等情况下容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该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治疗相对困难。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也可引起男性尿路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例如,不洁的性行为可能导致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泌尿系统,引发尿道炎等尿路感染相关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向上蔓延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二、尿路梗阻
尿道狭窄:先天性尿道狭窄或后天性尿道狭窄(如尿道损伤后瘢痕形成、尿道结石引起的梗阻等)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尿道内潴留,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容易引发尿路感染。例如,男性因外伤导致尿道损伤后未得到规范治疗,形成尿道狭窄,就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
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会压迫尿道,使尿道变窄,尿液排出受阻,残余尿量增加。残余尿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大量细菌在残余尿中生长繁殖,进而引起尿路感染。研究表明,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约50%会发生尿路感染。
三、机体免疫力低下
年龄因素:老年男性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例如,老年男性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进一步削弱了机体的抵抗力,使得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侵入泌尿系统并引起感染。而儿童男性由于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也存在相对较高的尿路感染风险,如新生儿尿路感染多与先天泌尿系统畸形或出生时的感染因素有关。
疾病因素: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男性,由于疾病本身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有利于细菌生长,同时高血糖环境也不利于白细胞的杀菌功能,使得糖尿病男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例如,一些男性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加班,导致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免疫力降低,从而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易感性。此外,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清洁不到位,也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细菌容易通过尿道口侵入泌尿系统。
四、医源性因素
留置导尿管:男性因病情需要留置导尿管时,导尿管为细菌进入泌尿系统提供了通道,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据统计,留置导尿管1天,尿路感染发生率约为1%,留置3天以上,尿路感染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例如,因手术需要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的男性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显著增加。
泌尿系统器械检查:如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术等,这些操作可能会损伤尿路黏膜,破坏泌尿系统的防御屏障,从而导致细菌侵入引发感染。在进行泌尿系统器械检查后,男性需要密切观察尿液情况,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发生尿路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