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膀胱炎的引发因素包括致病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还有变形杆菌等其他致病菌)、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尿路梗阻、膀胱结石)、机体免疫力低下(受基础疾病、年龄影响)、医源性因素(导尿操作、膀胱镜检查)。
一、致病菌感染
1.大肠埃希菌为主:男性膀胱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约占60%-80%。这类细菌通常是通过尿道逆行进入膀胱引起感染。在日常生活中,男性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比如不经常清洗会阴部,就容易使尿道外口的大肠埃希菌有机会进入尿道并向膀胱蔓延。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像长期憋尿,会导致膀胱内尿液潴留,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增加了大肠埃希菌感染膀胱引发膀胱炎的风险。
2.其他致病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也可能引起男性膀胱炎。变形杆菌感染往往与尿路结石等基础疾病相关,当存在尿路结石时,结石会破坏尿路黏膜,为变形杆菌等致病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殖场所。克雷伯菌感染可能在男性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更容易发生,比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男性,自身免疫力受到影响,克雷伯菌就容易侵入膀胱引发炎症。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与男性长期留置导尿管等情况有关,导尿管作为外来异物,会破坏尿道的正常防御屏障,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容易定植在膀胱内引起感染。
二、泌尿系统结构或功能异常
1.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是导致男性尿路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前列腺增生会使尿道狭窄,尿液排出受阻,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增多时,膀胱内的尿液无法完全排空,细菌就容易在残留的尿液中繁殖,从而引发膀胱炎。而且,尿路梗阻还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流动,使得抗菌物质难以到达膀胱发挥作用,进一步增加了膀胱炎的发生几率。例如,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这部分人群膀胱炎的发生率相对也会增加。
2.膀胱结石:膀胱结石会损伤膀胱黏膜,使膀胱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细菌容易在受损的黏膜处定植并引发感染。同时,膀胱结石还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空,导致尿液潴留,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有膀胱结石的男性,膀胱炎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没有膀胱结石的男性。比如一些长期存在代谢异常的男性,容易形成膀胱结石,进而增加了膀胱炎的患病可能。
三、机体免疫力低下
1.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的男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使得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膀胱炎。此外,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的男性,机体免疫力处于较低水平,也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引发膀胱炎。例如,正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化疗药物抑制了骨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膀胱炎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2.年龄因素:老年男性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包括泌尿系统的防御功能也会下降。所以老年男性膀胱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尿道黏膜萎缩,局部的抵抗力降低,更容易让细菌侵入膀胱引发炎症。比如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膀胱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男性。
四、医源性因素
1.导尿操作:男性如果因医疗需要进行导尿操作,导尿管会作为异物进入尿道和膀胱,破坏了尿道和膀胱的黏膜屏障,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导尿时间越长,发生膀胱炎的风险越高。一般来说,导尿超过3天,膀胱炎的发生率就会大幅增加。例如,因手术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男性患者,膀胱炎的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
2.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膀胱黏膜,导致细菌进入膀胱引起感染。虽然膀胱镜检查导致膀胱炎的发生率相对导尿来说较低,但也不容忽视。在进行膀胱镜检查前,如果没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或者检查后没有做好相应的护理,都可能增加膀胱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