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方面儿童因先天发育异常等可能引发,中老年因关节退变易致;性别上女性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增加风险,男性多与年龄增长、劳损等相关;生活方式中长期劳损(职业或运动方式不当)、体重过重会促使其形成;病史方面既往关节损伤史及关节疾病史(如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也会导致骨质增生。
一、年龄因素
(一)儿童时期
儿童骨质增生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等情况,比如先天性脊柱侧弯等疾病,可能会导致局部骨骼受力异常,长期的力学刺激可能引发骨质增生相关改变。这是因为儿童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异常的力学环境会干扰正常的骨骼生长模式,使得局部骨骼出现代偿性的骨质增生以适应异常的力学应力。
(二)中老年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骼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中老年时期关节软骨逐渐磨损,软骨下骨失去了软骨的保护,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力学平衡,机体启动自我修复机制,骨赘开始形成,也就是骨质增生。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关节软骨的代谢功能下降,磨损后难以修复,骨赘形成是骨骼对这种磨损和力学不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二、性别因素
(一)女性
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对于维持骨骼的代谢平衡有重要作用,雌激素缺乏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量丢失,骨的微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增加了骨质增生的发生风险。例如,绝经后的女性更容易出现膝关节等部位的骨质增生,因为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使得骨骼的钙调节等功能紊乱,骨骼为了适应力学变化而出现骨质增生。
(二)男性
男性一般在中老年后也会出现骨质增生,但相对女性来说,其发生机制更多与随着年龄增长的关节退变、劳损等因素相关。不过,男性如果有长期重体力劳动等情况,也会因关节过度磨损而增加骨质增生的发生概率。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长期劳损
1.职业因素:一些需要长期重复某一关节动作的职业人群,如纺织工人长期反复屈伸手指关节、搬运工人长期腰部受力等,关节长期受到过度的应力刺激,关节软骨不断磨损,软骨下骨暴露,机体为了修复和稳定关节,会促使骨质增生形成。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建筑工人,腰部关节由于长期承受较大压力,容易出现腰椎骨质增生。
2.运动方式不当:过度运动或者运动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骨质增生。比如长跑爱好者如果长期过度跑步,膝关节软骨会受到过多的冲击和摩擦,容易引发膝关节骨质增生;再如,不正确的健身运动姿势,像深蹲时膝盖内扣等,会使膝关节受力不均衡,增加关节软骨磨损,进而促进骨质增生的发生。
(二)体重因素
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尤其是下肢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过重的体重会使关节软骨承受更大的压力,加速软骨的磨损,从而刺激骨质增生的形成。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患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因为体重的增加使得关节面的应力分布不均匀,软骨磨损加剧,机体启动骨质增生来尝试稳定关节。
四、病史因素
(一)既往关节损伤史
如果曾经有过关节的骨折、脱位等损伤,在损伤恢复后,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关系可能被破坏。例如,关节骨折后,骨折部位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畸形愈合,导致关节受力不平衡,长期的异常应力刺激会引发骨质增生。即使损伤已经愈合,关节的微环境已经改变,使得局部容易出现骨质增生来适应新的力学状态。
(二)关节疾病史
患有一些关节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会破坏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侵蚀关节滑膜、软骨等结构,导致关节炎症和破坏,机体为了修复受损的关节,会出现骨质增生的情况。骨性关节炎则是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疾病,本身就是以骨质增生为特征性表现之一的疾病,其发病过程中骨质增生是机体对关节退变的一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