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粉碎性骨折后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问题,肌肉萎缩因废用致下肢力量减弱需早期康复训练;关节僵硬因固定致粘连挛缩需康复训练;创伤性关节炎因关节面损伤致疼痛肿胀需保护关节等;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因血供破坏等致需改善血供等治疗;深静脉血栓因活动少致需早期活动预防,严重时及时治疗且儿童需特殊对待。
一、肌肉萎缩
产生原因:小腿粉碎性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疼痛、活动受限,肌肉长期不活动导致废用性萎缩。例如,骨折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肌肉缺乏运动刺激,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从而引起肌肉萎缩。
影响及应对:肌肉萎缩会导致下肢力量减弱,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应对措施包括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如在骨折恢复稳定后,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肌肉力量恢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肉萎缩可能会对未来的肢体功能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需要更积极地进行康复干预,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合儿童的康复游戏等方式来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二、关节僵硬
产生原因:骨折后长时间固定,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比如小腿骨折后,膝关节或踝关节长时间固定,关节囊、韧带等组织得不到正常活动,就会发生粘连,引起关节僵硬。
影响及应对:关节僵硬会使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如屈伸困难等。康复治疗是关键,包括在骨折愈合后逐步进行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训练,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的关节可塑性较强,但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应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温和的康复训练;成年人则可以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加大训练力度。
三、创伤性关节炎
产生原因:骨折时关节面受到损伤,骨折愈合后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例如小腿粉碎性骨折累及膝关节或踝关节的关节面,骨折复位不佳,愈合后关节面不光滑,在活动时就会引起关节的炎症反应。
影响及应对:创伤性关节炎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摩擦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需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还在生长发育,关节的变化可能会对未来产生更深远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关节的发育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成年人则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辅助器具来减轻关节负担,如佩戴护膝、护踝等,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改善关节功能。
四、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产生原因:小腿粉碎性骨折血供破坏严重,如骨折端软组织损伤严重,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就容易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此外,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骨折愈合。
影响及应对: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会使患者长期处于骨折状态,无法正常恢复行走等功能。对于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如是否存在感染等。如果是血供问题导致,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措施来改善血供,如进行骨移植等。儿童患者由于自身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来促进骨折愈合;成年人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尽快恢复骨折愈合。
五、深静脉血栓形成
产生原因:骨折后下肢活动减少,血液回流缓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小腿粉碎性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血液瘀滞在下肢静脉,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影响及应对:深静脉血栓如果脱落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预防深静脉血栓需要早期进行下肢的被动活动,如肌肉按摩等,促进血液回流。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特点,按摩的力度和方式需要特别注意,要轻柔进行;成年人则可以根据情况使用弹力袜等辅助措施。如果发生深静脉血栓,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凝治疗等,但儿童患者在抗凝治疗时需要严格评估风险和受益比,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