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阴道炎由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引发,可通过性传播和间接传播,有白带异常、阴道瘙痒、尿道症状等表现,可通过病原学检查诊断,需用抗生素治疗,育龄女性感染可能影响生育,妊娠期女性感染可致不良妊娠结局,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情可能较重。
一、支原体阴道炎的定义
支原体阴道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的微小微生物,其中,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与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关系较为密切,可引发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二、病原体特点
解脲支原体:常寄生于人的尿道、阴道黏膜,可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通过其顶端结构吸附于宿主细胞受体,从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引起细胞损伤,进而导致阴道黏膜出现炎症反应。
人型支原体:同样可在女性生殖道内定植,它能产生过氧化氢酶、脲酶等,这些物质可能参与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破坏阴道内环境的稳态,引发阴道炎相关症状。
三、感染途径
性传播:是支原体阴道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在性行为过程中,支原体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与感染支原体的性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间接传播:虽然相对少见,但也有可能发生。比如接触被支原体污染的毛巾、浴盆、马桶坐垫等物品,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可能通过间接接触感染支原体,进而引发阴道炎。不过,这种间接传播的概率通常低于性传播。
四、临床表现
白带异常: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的情况,白带的性状可能发生改变,可为稀薄状、脓性等,部分患者白带可能伴有异味。例如,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白带可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异常改变。
阴道瘙痒:阴道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瘙痒,而有的患者瘙痒较为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瘙痒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自觉地搔抓阴道,进一步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和损伤。
尿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尿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这是因为支原体感染可能累及尿道,引起尿道黏膜的炎症,从而出现这些尿路刺激症状。
五、诊断方法
病原学检查:
支原体培养:采取阴道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若培养出相应的致病支原体,即可明确诊断。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培养条件,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出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扩增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检测支原体的核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存在支原体的核酸,从而辅助诊断支原体阴道炎。
六、治疗原则
抗生素治疗:一旦确诊为支原体阴道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支原体的蛋白质合成等机制,发挥杀菌或抑制支原体生长的作用,从而消除炎症,缓解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进行,患者不能自行随意用药,以免导致支原体耐药等问题。
七、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支原体阴道炎可能会对生育产生一定影响。例如,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输卵管炎症,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等,从而影响受精卵的运输,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或者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几率。因此,育龄女性若发现患有支原体阴道炎,应积极治疗,在治愈后再考虑备孕。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感染支原体阴道炎需要特别重视。支原体可能会垂直传播给胎儿,导致胎儿出现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所以,妊娠期女性若确诊支原体阴道炎,应在医生的评估下谨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既要考虑治疗支原体感染,又要最大程度地保障胎儿的安全。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由于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受到支原体的侵袭,且感染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炎症不容易控制。这类人群在治疗支原体阴道炎时,除了针对支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