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子和痈均为皮肤软组织感染,需及时鉴别并规范治疗。疖子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表现为局限性红肿、疼痛,通常无全身症状;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广泛性红肿、疼痛剧烈,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两者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但痈感染范围更广,免疫反应更强烈。诊断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上,疖子早期可热敷、外用抗生素软膏,破溃后保持引流通畅;痈需切开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术后严格无菌换药,且痈患者需静脉给药。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儿童及老年人、免疫缺陷患者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皮肤卫生、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因等。
一、疖子和痈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1.疖子(毛囊炎)
疖子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其典型表现为单个红色、疼痛的结节,中心可形成脓头,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疖子好发于面部、颈部、腋窝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多因局部皮肤破损、卫生条件差或免疫力下降诱发。
2.痈(多发性毛囊炎)
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其特征为多个疖子融合形成的深部肿块,直径常超过5厘米,表面呈紫红色或蜂窝状,伴有明显红肿、热痛及波动感。痈多见于颈部、背部等部位,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或肥胖人群风险更高。
二、疖子和痈的临床表现差异
1.局部症状
疖子表现为局限性红肿、疼痛,中心可见脓点,破溃后排出脓液可逐渐愈合。痈则表现为广泛性红肿、疼痛剧烈,表面可见多个脓头,破溃后形成多个窦道,愈合时间较长且易遗留瘢痕。
2.全身症状
疖子通常无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痈常伴有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或脓毒血症,需及时干预。
三、疖子和痈的病理生理机制
1.感染途径
两者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但痈的感染范围更广,涉及深层组织。疖子多为单一毛囊感染,而痈因多个毛囊受累,导致炎症扩散至皮下脂肪层及筋膜层。
2.免疫反应
疖子的免疫反应以局部为主,炎症细胞浸润较轻。痈的免疫反应更强烈,炎症介质释放增多,导致组织坏死及脓液形成。
四、疖子和痈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通过触诊判断病变范围、硬度及波动感。疖子触诊为局限性硬结,痈则为广泛性硬块伴波动感。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痈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常显著升高。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明确病变深度及范围,痈可见皮下液性暗区及窦道形成。
五、疖子和痈的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疖子早期可热敷、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破溃后需保持引流通畅。痈需切开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术后换药需严格无菌操作。
2.全身治疗
两者均需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克林霉素),痈患者需静脉给药。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需调整免疫状态。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
疖子和痈在糖尿病患者中更易发生且预后较差,需密切监测血糖,避免感染扩散。
2.儿童及老年人
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弱,易发生疖子;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痈风险增加。需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局部挤压。
3.免疫缺陷患者
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需早期积极干预。
七、预防措施
1.皮肤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及破损。出汗后及时清洗,尤其是面部、颈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
2.生活方式调整
均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肥胖者需控制体重,糖尿病患者需规范治疗。
3.避免诱因
长期卧床患者需定期翻身,避免局部受压。免疫力低下者需避免接触感染源。
疖子和痈虽均为皮肤软组织感染,但痈的病情更重,需及时鉴别并规范治疗。特殊人群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