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因机械性摩擦引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常见于手、腕及足部,病因包括重复性机械动作、职业因素、年龄性别、解剖结构异常及系统性疾病等。其典型症状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弹响指及压痛肿胀,诊断需结合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缓解症状、恢复功能为核心,优先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特殊人群如孕妇、糖尿病患者、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需注意相应事项。预防与日常管理包括调整工作姿势、定时休息、力量训练及寒冷防护。腱鞘炎治疗需个体化,早期干预与长期管理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一、腱鞘炎的定义与病因
腱鞘炎是指腱鞘因机械性摩擦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常见于手部、腕部及足部。腱鞘是包裹肌腱的纤维性管道,其功能是减少肌腱滑动时的摩擦。当肌腱长期过度使用或承受异常应力时,腱鞘可能发生水肿、增厚,导致肌腱滑动受阻,进而引发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病因主要包括:
1.重复性机械动作:如打字、使用鼠标、乐器演奏、手工劳动等,导致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
2.职业因素:长期从事需要手腕或手指频繁活动的职业(如程序员、裁缝、运动员)风险较高。
3.年龄与性别:30~50岁人群多发,女性因激素水平变化(如孕期、更年期)及家务劳动频率较高,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4.解剖结构异常:先天性腱鞘狭窄或关节畸形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5.系统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患者因腱鞘组织代谢异常,更易发生炎症。
二、腱鞘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典型症状:
局部疼痛:多发生于掌指关节或腕关节,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活动受限: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关节僵硬,需“暖手”活动后方可改善。
弹响指:手指屈伸时出现“咔嗒”声,严重时可导致手指卡锁于屈曲位。
压痛与肿胀:腱鞘局部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按压时疼痛明显。
2.诊断依据:
病史询问:了解职业、生活习惯及症状发展过程。
体格检查:通过Finkelstein试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或握拳尺偏试验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超声可显示腱鞘增厚、肌腱水肿;MRI用于排除其他关节病变。
三、腱鞘炎的治疗策略
治疗原则以缓解症状、恢复功能为核心,优先选择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干预。
1.非手术治疗:
制动与休息:减少患肢活动,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
物理治疗:热敷、超声波、冲击波疗法可促进炎症吸收。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减轻疼痛与肿胀;局部封闭注射(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症状严重者,但需警惕肌腱断裂风险。
康复训练:在疼痛缓解后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与肌力训练,防止复发。
2.手术治疗:
适用于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或出现手指卡锁者。手术方式包括腱鞘切开减压或部分切除,术后需早期功能锻炼以预防粘连。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孕妇与哺乳期女性:
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及封闭注射,优先选择物理治疗与支具固定。
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症状加重,需定期评估病情。
2.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者伤口愈合延迟,术后感染风险高,需严格监测血糖。
物理治疗时避免高温,防止烫伤。
3.儿童与青少年:
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多见于1~3岁儿童,需早期手术干预以避免关节畸形。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预防继发性腱鞘炎。
4.老年人:
合并骨质疏松或关节退变者,手术风险较高,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
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防止跌倒。
五、预防与日常管理
1.调整工作姿势:保持手腕中立位,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与鼠标。
2.定时休息:每30分钟活动手指与手腕,进行握拳-放松练习。
3.力量训练:增强前臂与手部肌肉力量,分担肌腱负荷。
4.寒冷防护:冬季或接触冷水时佩戴手套,避免血管收缩导致腱鞘缺血。
腱鞘炎的治疗需个体化,结合患者年龄、职业及基础疾病制定方案。早期干预与长期管理是预防复发的关键,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