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需从多方面进行护理,包括隔离防护(患者隔离至少2周,家人接触前后洗手戴口罩等)、病情观察(关注一般症状及重症表现)、口腔护理(清洁及局部护理)、皮肤护理(清洁及疱疹护理)、饮食注意(选择合适食物保证营养),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隔离与防护
1.隔离措施: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应尽量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一般隔离时间至少2周左右,直到症状完全消失且疱疹结痂。这是因为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等传播,隔离可以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给他人。对于婴幼儿家庭,要注意对患儿的玩具、餐具等进行单独清洗消毒,日常接触患儿后要及时洗手。
2.个人防护:照顾患儿的家人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防止自身携带病毒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员。尤其是家中有多个儿童时,更要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二、病情观察
1.一般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体温方面,部分患儿会出现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可能出现高热。如果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精神状态上,要注意患儿是否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等情况,如果出现精神差等异常,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及时就医。食欲方面,观察患儿是否正常进食,因为手足口病可能会导致口腔疱疹疼痛,影响患儿进食,要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2.重症表现识别:需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如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持续时间较长)、肢体抖动、精神差、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表现,可能发展为神经系统受累、循环衰竭等重症情况,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因为重症手足口病进展迅速,早期识别并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三、口腔护理
1.清洁方法: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这是因为口腔内的疱疹容易破溃,引起疼痛和感染,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减少细菌滋生,缓解患儿口腔不适。
2.局部护理:对于口腔疱疹,可以使用西瓜霜喷剂等药物促进愈合,但使用时要注意遵循医嘱,且要避免患儿误吞药物。如果疱疹破溃疼痛明显影响进食,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局部麻醉药物缓解症状,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四、皮肤护理
1.皮肤清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衣服要柔软舒适,减少对皮肤疱疹的摩擦。每天用温水给患儿洗澡,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皮肤。
2.疱疹护理:对于皮肤的疱疹,要避免患儿搔抓,防止疱疹破溃感染。如果疱疹破溃,可遵医嘱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如疱疹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等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
五、饮食注意事项
1.食物选择: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烫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口腔疱疹,加重疼痛。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要注意食物的温度,避免过热烫伤口腔黏膜。
2.营养供应: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但要注意将蔬菜水果制成适合患儿食用的形式,如榨汁、切碎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手足口病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按照上述隔离、病情观察、护理等要求进行护理。家长要更加细心,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因为婴幼儿不能准确表达自身不适,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所以需要家长格外关注。
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果患儿本身存在免疫缺陷、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更严重,恢复也更困难。这类患儿除了要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注意事项外,还需要密切与医生沟通,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更密切的监测和特殊的护理,必要时可能需要住院观察治疗,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