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腱鞘炎是手腕腱鞘因过度劳损或外伤等引发炎症,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休息、物理及药物治疗,预防要保持正确用手姿势、适度锻炼。
一、定义
手腕腱鞘炎是指手腕部位的腱鞘发生炎症反应。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当手部长期快速活动、过度用力等,可导致腱鞘磨损,引发炎症,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二、病因
1.过度劳损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长期从事手部劳作的人群,如手工劳动者、乐器演奏者、打字员等。这类人群由于手部频繁运动,肌腱与腱鞘不断摩擦,容易引发腱鞘炎。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异,但长期重复性手部动作的女性可能因手部小关节解剖结构特点等因素,相对更容易发病。
生活方式因素:日常过度使用手腕,如长时间玩手机游戏、长时间进行家务劳动(如长时间揉面、洗衣服等),会使手腕部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增加患病风险。
2.外伤
病史因素:手腕部曾有过外伤史的人,如骨折、扭伤等,在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腱鞘的损伤,进而引发腱鞘炎。受伤后局部组织的修复过程可能导致腱鞘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增加炎症发生的几率。
三、症状表现
1.疼痛
不同人群表现:患者手腕部位会出现疼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为隐痛,有的则较为剧烈。在活动手腕时,疼痛往往会加重。例如,打字员在长时间打字后,手腕疼痛会明显感觉加重。对于儿童患者,若因玩耍时过度用力导致手腕腱鞘炎,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活动手腕,家长触碰其手腕时会出现哭闹等情况。
2.肿胀
年龄与性别影响:手腕部位的腱鞘发炎后,会出现肿胀现象,可观察到手腕局部有肿胀隆起。肿胀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女性患者在孕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使肿胀情况相对更明显或恢复较慢。
3.活动受限
生活方式关联:患者手腕的活动会受到限制,比如难以完全弯曲或伸直手腕,拿东西时可能会感觉无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儿童患者若出现手腕腱鞘炎导致活动受限,会影响其日常的抓握、玩耍等动作,不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活动能力的发展。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触摸手腕部位,检查是否有压痛、肿胀等情况,还会活动患者的手腕,观察活动受限的程度等,初步判断是否患有手腕腱鞘炎。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腱鞘的形态、厚度以及肌腱周围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腱鞘是否有增厚、积液等病变,为诊断提供依据。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较为安全,不会对身体造成辐射等不良影响。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精确地显示手腕部的组织结构,包括肌腱、腱鞘、周围神经等的情况,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手腕腱鞘炎病例,MRI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但在儿童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因为MRI检查时间较长,儿童可能需要适当的镇静措施才能配合检查。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休息:让手腕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继续过度使用手腕,这是缓解症状的基础措施。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患者,都需要减少手腕的活动量。
物理治疗:如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对于儿童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还可以进行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但要由专业人员操作。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儿童患者使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优先考虑安全的治疗方式。
2.预防
正确用手姿势:保持正确的手部和手腕姿势,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活动中,都要避免手腕过度弯曲或伸展。例如,打字时要保持手腕伸直,键盘和鼠标的高度要合适。儿童在玩耍时也要注意正确使用手部,避免过度用力或不正确的手部姿势。
适度锻炼:适当进行手腕部的锻炼,增强手腕部肌肉和肌腱的力量,如进行手腕的屈伸、旋转等轻度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锻炼导致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