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方面儿童少见但先天发育异常可致,中老年因关节软骨退变易发生;性别上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变化、男性激素变化影响骨代谢;生活方式中过度、不当运动,体重过重,职业重复性关节活动均会增加风险;病史方面关节创伤史及关节疾病史会加速关节退变引发骨质增生。
一、年龄因素
(一)儿童时期
儿童骨质增生相对少见,但如果存在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等情况,比如先天性脊柱侧弯等疾病,可能会导致局部骨骼受力异常,长期下来可能引发骨质增生。例如一些先天性脊柱发育畸形的儿童,由于脊柱结构异常,局部椎体之间的力学平衡被打破,椎体边缘可能会出现骨质增生样改变来试图适应异常的力学环境。
(二)中老年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关节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中老年人群关节软骨磨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关节软骨磨损后,软骨下骨会受到更多的应力刺激,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会在骨骼的边缘出现骨质增生,这是一种机体的自我修复和代偿机制,但过度的增生会引起相应的症状。一般40岁以上人群骨质增生的发生率会逐渐升高,这与长期的关节使用导致的软骨磨损等退变相关。
二、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在骨质增生的发生上,性别差异不是非常突出的主导因素,但在一些特定关节可能会有一定体现。例如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骨代谢。雌激素对骨代谢有调节作用,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可能会导致骨量丢失,骨的微结构发生改变,使得关节等部位更容易出现骨质增生相关的退变情况。而男性在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雄激素水平变化等情况时,也可能会影响骨代谢,不过相对女性绝经后的雌激素变化来说,男性激素水平变化对骨代谢的影响机制相对较为复杂且个体差异更大。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运动方式与强度
1.过度运动:长期进行高强度、过度负重的运动,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进行长跑、登山等运动的人群,关节软骨和骨骼承受的应力过大。以膝关节为例,过度的跑跳等运动使膝关节软骨磨损加速,软骨下骨受到的应力增加,机体为了稳定关节,会在膝关节边缘形成骨质增生。例如一些专业运动员,如果运动训练强度把握不当,膝关节骨质增生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运动方式不当:不正确的运动姿势也会增加骨质增生的风险。比如在跑步时膝盖内扣,会导致膝关节内外侧受力不均衡,一侧关节软骨磨损加重,进而引发骨质增生。
(二)体重因素
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尤其是下肢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过重的体重会使关节软骨承受更大的压力,加速软骨的退变,从而促进骨质增生的发生。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较高的人群,患膝关节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人群。例如一个体重超标的人,每天上下楼梯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的数倍,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膝关节骨质增生。
(三)职业因素
长期从事需要重复性关节活动的职业,关节磨损的几率增加。比如纺织工人长期需要反复屈伸手指关节,键盘操作员长期反复使用手腕关节等,这些职业人群相应关节发生骨质增生的可能性较大。以手指关节为例,长期重复性的屈伸动作使手指关节软骨磨损,骨质会在关节边缘增生以适应磨损后的力学变化。
四、病史因素
(一)关节创伤史
曾经有过关节创伤的人群,如关节骨折、韧带损伤等。关节创伤后,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关系被破坏,即使创伤愈合后,关节的力学环境发生改变,软骨和骨骼的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导致骨质增生。例如膝关节骨折后,骨折部位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关节面不平整,使得关节受力不均匀,进而引发膝关节骨质增生。
(二)关节疾病史
患有某些关节疾病的人群,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以骨关节炎为例,这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其病理过程包括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攻击关节组织,也会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和骨质增生等改变。这些原本就存在的关节疾病会加速关节的退变进程,使得骨质增生更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