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鳞状细胞癌病因包括慢性刺激因素(膀胱结石、慢性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和其他因素(遗传、吸烟),症状有血尿、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晚期的消瘦乏力、转移症状。
一、病因
1.慢性刺激因素
膀胱结石:膀胱结石长期存在会反复刺激膀胱黏膜,导致鳞状上皮化生,进而增加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膀胱结石患者发生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几率显著高于无膀胱结石人群。这是因为结石表面不光滑,不断摩擦膀胱黏膜,使黏膜细胞发生异常增生。例如,长期存在的膀胱结石会持续损伤膀胱黏膜上皮,引发炎症反应,在修复过程中容易出现细胞的异常分化,逐渐发展为鳞状细胞癌。
膀胱慢性感染:某些慢性细菌感染,如埃及血吸虫感染,在一些流行地区,埃及血吸虫感染是膀胱鳞状细胞癌的重要诱因。血吸虫在膀胱内寄生,其虫卵及分泌物会长期刺激膀胱黏膜,导致黏膜发生病变。此外,一般的慢性细菌性膀胱炎,如果长期不愈,也可能引起膀胱黏膜的鳞状上皮化生,增加癌变几率。
长期留置导尿管: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由于导尿管对膀胱黏膜的持续机械刺激,以及可能伴随的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膀胱黏膜的鳞状上皮化生,进而引发鳞状细胞癌。这种情况在长期卧床、需要长期导尿的患者中相对常见,长期的导尿管刺激破坏了膀胱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黏膜细胞发生异常改变。
2.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虽然遗传因素在膀胱鳞状细胞癌发病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一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可能使个体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更敏感。例如,某些与细胞增殖、凋亡调控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影响膀胱黏膜细胞的正常生长和代谢,增加癌变的可能性。不过,目前对于具体的遗传相关基因及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吸烟:吸烟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对于膀胱鳞状细胞癌也有一定影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等,经代谢后可随尿液排出,长期刺激膀胱黏膜,可能导致黏膜细胞发生癌变。有研究发现,吸烟者患膀胱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一定倍数,长期大量吸烟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二、症状
1.血尿
是膀胱鳞状细胞癌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尿液中带血,可呈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颜色可呈洗肉水样、红色或暗红色等。血尿的出现是由于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血尿可呈间歇性发作,有时可自行减轻或停止,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痊愈,往往会反复出现。例如,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血尿,然后症状缓解,但过段时间又会再次出现血尿,而且随着病情进展,血尿可能会逐渐加重,发作频率增加。
2.膀胱刺激症状
尿频:患者会出现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的情况,比正常排尿频率增加。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膀胱敏感性增高,即使膀胱内尿液量不多,也会产生尿意,从而引起尿频。
尿急:患者有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往往迫不及待地要排尿。这是由于肿瘤对膀胱逼尿肌等结构的刺激,使膀胱的正常排尿功能紊乱,导致尿急症状出现。
尿痛:排尿时尿道或膀胱区域会出现疼痛,疼痛性质可为刺痛、灼痛等。主要是因为肿瘤侵犯膀胱黏膜或周围组织,在排尿过程中尿液刺激病变部位引起疼痛。
3.排尿困难
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会阻塞膀胱出口,导致患者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表现为排尿起始缓慢、尿线变细、射程变短、排尿费力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尿潴留,即膀胱内尿液无法排出,患者下腹部膨隆,胀痛明显。例如,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堵塞尿道内口时,就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导致排尿困难逐渐加重。
4.其他症状
消瘦、乏力:晚期患者由于肿瘤消耗身体能量,以及疾病带来的不适导致进食减少等原因,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的症状,患者会感觉身体虚弱,活动耐力下降。
转移症状:如果肿瘤发生转移,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例如,转移至肺部时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转移至骨骼时可能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